韶石歌韶州太守席上作

使君五马从韶阳,春融开宴来仙羊。

誇予韶石三十六,芙蓉一一摩青苍。

韶阳千里尽奇石,各为根株森相望。

箨龙拔地动千丈,大小削成纷圆方。

瑶篸玉柱千万计,排立有时如堵墙。

巨灵荡踏苦无力,岩岩铁壁当中央。

使君拄笏韶石下,氤氲紫翠流衣裳。

双峰左右接天阙,二楼高下临皇冈。

重华对越俨精爽,二灵彷佛非鸿荒。

神明沕穆合古乐,箫韶日夕深微茫。

南薰再鼓解民愠,玉琴之外无陶唐。

香炉宝盖试击拊,安知不可仪凤凰。

无声之乐道所贵,期君肉味长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题为《韶石歌韶州太守席上作》。诗中描绘了韶石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开篇即以“使君五马从韶阳”起笔,点出韶石所在之地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接着,“春融开宴来仙羊”,描绘了春天时节,韶石周边的祥和景象,以及太守在此设宴的情景。随后,诗人通过“誇予韶石三十六,芙蓉一一摩青苍”两句,赞美韶石的壮观与美丽,将其比作盛开的芙蓉,直指青天。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述韶石的形态多样,如“各为根株森相望”、“大小削成纷圆方”,形象地展现了韶石的千姿百态。同时,诗人还运用“瑶篸玉柱千万计,排立有时如堵墙”等比喻,生动描绘了韶石的密集与壮观。

在描绘完韶石的自然景观后,诗人转向其文化内涵。“巨灵荡踏苦无力,岩岩铁壁当中央”两句,借神话中的巨灵之力,衬托韶石的坚不可摧。而“使君拄笏韶石下,氤氲紫翠流衣裳”则描绘了太守在韶石下的肃穆与庄重,以及周围环境的神秘与美丽。

最后,诗人以“南薰再鼓解民愠,玉琴之外无陶唐”结束全诗,表达了韶石不仅具有自然之美,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如同古代的音乐与文明,能够抚慰人心,带来和谐与安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韶石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韶石及其背后文化的深深敬仰与赞美。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望夫石歌

二禺之峰七十二,中有石人立苍翠。

望夫化作石嵯峨,留取贞心在天地。

石公石姥洞庭西,合体休垂双玉啼。

安得郎归亦化石,白云深处常相携。

无情化石石难好,有情化石石难老。

郎归会见石能言,招手天边待相抱。

形式: 古风

精卫词

西山木,一日一枝衔未足。

口血沾濡枝忽荣,化作扶桑向旸谷。

扶桑枝枝有一日,一日未终一日出。

人间十日不妨多,后羿弯弓休更弹。

日光倘肯照心肝,但教烧得海水乾。

海水乾时精卫死,魂作一金乌,与日相终始。

形式: 古风

七夕后二日送王君还渠阳

双江合流何汤汤,左江右湖城中央。

浮桥冲断望风雨,迟君一日开帆樯。

炎云欲散苦未散,秋过七夕方微凉。

平头交扇尚挥汗,解襟且复依林塘。

君今拜亲留不可,八千馀里归称觞。

阿兄晨羞弟夕膳,笑加匕箸因芬芳。

紫芝老父两眉秀,白鹿仙人双耳长。

明岁能来觐叔父,宝坻美酒多携将。

惠阳郡楼一再酌,更看灵鹊填河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口占赠谢七丈长松

罗浮七星松,曾化七道士。

君是第几株,苍龙夭矫似。

年方八十已大耋,问汝奇龄安所底。

手种诸香成水沈,生结熟结多肌理。

赠我太古根,枝枝含石髓。

焚向南山垆,氤氲浸四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