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亭诗

行穿密竹尽,胜概集斯亭。

地远岚光重,冬温草木青。

俯鉴含空水,还观山作屏。

岩溜有时歇,松声无暂停。

遐思南涧作,彷佛识仪刑。

世缘因岁阔,静习与心冥。

离人慕肥遁,驻屐恋岩扃。

不似投荒柳,悲吟涕泪零。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翻译

穿过茂密竹林,美景汇聚此亭。
地处偏远,山岚浓重,冬季依然草木青翠。
俯瞰清澈见底的水面,回头又见山峦如屏障。
山泉流淌间歇,松涛声却从未停息。
思绪飘向南方的溪涧,仿佛能领悟其深意。
世事因岁月变迁而宽广,静心修炼与内心合一。
离别之人向往隐居,停下脚步依恋山岩之门。
不像流落荒野的柳树,只会悲伤哭泣。

注释

行:穿。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行穿密竹尽,胜概集斯亭。”一开篇,诗人就设定了一种隐逸的氛围,通过“密竹”和“斯亭”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被大自然所包围、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

“地远岚光重,冬温草木青。”这里,“地远”、“岚光重”营造了一种深邃的山林景象,而“冬温草木青”则展现了即便在严寒之中大自然仍旧生机勃勃的生态美。

“俯鉴含空水,還觀山作屏。”诗人通过俯瞰(低头看)和仰望(抬头观),将水与山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宁静与平衡。

“岩溜有时歇,松声无暂停。”此处,“岩溜”指的是山涧之水,“有时歇”表明了自然界中动静结合的和谐状态,而“松声无暂停”则强调了大自然永恒不息的声音。

“遐思南涧作,彷佛識儀刑。”诗人在此提到自己心向往着某一处地方,即“南涧”,并通过“彷佛識儀刑”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

“世緣因歲阔,靜習與心冥。”这里,“世緣”指的是与世间的牵绊,而“因歲阔”则是时间流逝导致这些牵绊逐渐淡薄。诗人通过“靜習與心冥”表达了自己寻求内心宁静和深邃世界的愿望。

“離人慕肥遯,駐屐戀岩扃。”诗人在此表明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離人”指的是远离尘世的人群,而“慕肥遯”、“駐屐戀岩扃”则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

“不似投荒柳,悲吟涕泪零。”结尾处,诗人通过与“投荒柳”的对比,表达了自己不同于那种随波逐流、哀伤自怜的情感,而是坚守着自己的宁静和清醒。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晓登灵梵寺阁二首(其二)

晨登高望阁,爱此经檐日。

稍观宿雾捲,坐见前山出。

望岫喜林疏,闻泉令竹密。

与世若相忘,怀人如有失。

聊此寄晨昏,惭无经世术。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晓登灵梵寺阁二首(其一)

晨气雾露除,初日照高阁。

青山偪岁昏,碧树霜馀落。

俯涧爱鸣泉,临郊美华薄。

幽情歘自欣,乡念频成愕。

且寄当日閒,无论今与昨。

形式: 排律 押[药]韵

萤火

徂暑初残夜,飞萤遍曲塘。

翕张舒焰短,斗注引辉长。

翻屋星移位,窥帘烬吐光。

未应弥辇路,聊可映书囊。

乍与风俱远,偏随雨送凉。

老夫常作客,看汝鬓毛苍。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普照观

欲雨春岚重,微风松韵清。

泊舟古观下,卧听山鸟声。

行乐惬幽步,访僧舒远情。

仙翁遁世久,岩壑自峥嵘。

丹灶颇可识,故基犹未平。

何当遁世网,来此饭黄精。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