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洪对岩(其二)

南冠学戴竟何心,落日登临怆别深。

岳麓天高归雁急,苍梧野尽暮云沈。

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

昨梦湘灵烦寄语,此间千载待君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寄洪对岩(其二)》。诗中以“南冠学戴竟何心”开篇,借“南冠”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被囚禁或流放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落日登临怆别深”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黄昏时分登高远眺,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与不舍。

“岳麓天高归雁急,苍梧野尽暮云沉”两句,通过描写高飞的归雁和沉没的暮云,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沉重。

“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诗人比作屈原这样的“骚客”,暗示了他如同古代文人一样,虽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身处艰难困苦之中。同时,通过“楚音”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反思。

最后,“昨梦湘灵烦寄语,此间千载待君吟”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希望的期待,即使是在逆境中,也依然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期待着能够有人理解并吟诵他的作品,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题上方寺

精蓝敞幽麓,我至喜新晴。

欲借伊蒲供,饱听钟磬声。

松风有馀籁,岚气不胜清。

试问安禅者,能忘入世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长沙定王台

凄凄复恻恻,寻访定王台。

台荒人已去,逍迹留尘埃。

哀鸿西北至,影落潇湘水。

湘流千里深,不入清渭里。

雄藩岂云乐,戚处胡足悲。

秦天一回首,楚塞长相思。

孝思曷有极,锡类永可固。

所以舂陵兴,于此缵炎绪。

浮云起四野,独立心内伤。

怀古且如此,我岂生空桑。

形式: 古风

正月晦夜大风雨

懒逐湔裙极浦暮,阻穷偏作雨连晨。

今年大底无花事,第一番风便恼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游岳麓

昔闻登高必自卑,游岳今从岳麓始。

兹山非卑胡云卑,为岳之麓故云尔。

昨从小楼望见之,际空一抹云四垂。

环峰叠嶂坐中物,计程尚隔湘江湄。

今朝买渡径孤往,行尽盘陀入林莽。

江声渐远猿声来,历历松风四岩响。

崇祠绀宇且莫留,振衣直上莲峰头。

送江入湖目炯炯,出山向野云悠悠。

侧身西望望城郭,青气模糊惨心魄。

洼然为谷隆然陵,万古千秋同寂寞。

千秋万古亦莫悲,我今歌哭知者谁。

名山姓氏本有属,忍使灭没同蒿莱。

忽听清声下山走,怀古苍茫意何有。

水流花开人事非,忆杀吞声杜陵叟。

回头天半闻归鸿,暝色锁尽千芙蓉。

此间□□休延伫,望日明朝到祝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