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一)

客去不能寐,翛然清夜阑。

楼居俯长川,仰视天宇宽。

长川濯云汉,错落星宿寒。

青灯故可亲,且还对尘编。

其人骨已朽,千载与我言。

掩卷三太息,虚檐清露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异乡夜晚的思绪与心境。首句“客去不能寐”,点明了诗人因友人的离去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接着,“翛然清夜阑”一句,以“翛然”形容诗人超脱、自由的状态,与“清夜阑”构成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寂静。

“楼居俯长川,仰视天宇宽”两句,通过“俯”与“仰”的视角转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宏观审视,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开阔。

“长川濯云汉,错落星宿寒”描绘了河流与星空的交融景象,水面上倒映着云彩和星辰,既美丽又带有一丝寒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青灯故可亲,且还对尘编”则转而描写室内情景,青灯下翻阅书籍,与书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的“尘编”指书籍,暗含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最后,“其人骨已朽,千载与我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即使对方已离世千年,但其精神与智慧仍能与诗人对话,给予启示和鼓励。

“掩卷三太息,虚檐清露漙”以动作结束全诗,诗人合上书卷,发出深沉的叹息,同时注意到屋檐上的清露,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诗人情感的凝聚与释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自然、知识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二)

急景不可挽,吾生岂无涯。

吴中十年旧,须鬓亦已华。

嗟我壮且老,方知失林鸦。

欲归巷无庐,欲驾涂无车。

而子亦羁滞,心事如蓬麻。

人生无巧拙,命耳将如何。

形式: 古风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三)

猗猗隔河树,羃羃缘阶草。

时当长养候,颜色岂不好。

萌芒忽柯叶,茂大旋枯槁。

滔滔不自知,但见壮而老。

人生亦草木,万化迭侵扰。

朱颜日夜变,素抱岂自保。

形式: 古风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四)

借居临官道,堂阴俯长河。

前车接来轸,从棹纷相摩。

我独居其间,超然啸而歌。

颇从故人语,安用高轩过。

旁有五亩园,不知主谁何。

时能曳屐往,岂异吾山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和柳子厚读书

事贱反多暇,居卑适无虞。

人间不争地,聊此谢畏途。

岂无营营子,熟视付一吁。

廛中亦何有,坐听日月逾。

展卷阅千古,置书忘万殊。

不妨权子母,亦复商有无。

平生仅识字,乃与忧患俱。

持此游学海,层台渐积苏。

年来但遮眼,颇觉心恬愉。

囊钱足自饱,肯怖驺朱儒。

起卧一榻间,兀如橛株拘。

凉风北窗下,不减愚溪愚。

谁能三万卷,悬头苦劬劬。

小极正当寐,睡魔不须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