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离筵未终,东方既白,重拈此解,以代赠言

绣帐病缠绵。闷极今年。卷帘日日望秋天。

望到木樨花放了,望著归鞭。灯火已阑珊。

无可相怜。嘱君今夜莫开船。

只怕夜深侬有梦,寻向君边。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卖花声》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离别宴席上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词中运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忧虑。

“绣帐病缠绵”,开篇即点明女子因思念而病倒的情状,绣帐暗示了女子的柔美与高雅,而“病缠绵”则透露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闷极今年”,进一步强调了她今年的愁闷情绪,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卷帘日日望秋天”,女子每日卷起窗帘,期盼秋天的到来,实际上是在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这里的“秋天”不仅指季节,也暗喻了期待与希望。接下来,“望到木樨花放了,望著归鞭”,木樨花的开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女子在等待中见证了季节更迭,却仍未等到心上人的归来,她的等待显得更加漫长和无奈。

“灯火已阑珊”,随着夜晚的深入,灯火逐渐暗淡,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女子内心情感的写照,暗示着希望的微弱和即将消逝。“无可相怜”,表达了女子在无人理解自己孤独与痛苦时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嘱君今夜莫开船。只怕夜深侬有梦,寻向君边。”女子恳求对方不要在深夜启程,因为她害怕在梦中追寻对方的身影,这既是对现实离别的哀叹,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渴望。通过这一句,词人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女子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卖花声》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成功地传达了女子在离别之际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相聚的热切期盼,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爱情与离别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绘。

收录诗词(25)

汪淑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愁倚栏令.春日怀韵仙燕台

阑干外,雨如丝。悄凭时。搁著一汪儿泪,没人知。

怪底几天愁重,恹恹压损腰肢。

原是当胸绵却月,叫相思。

形式: 押[支]韵

梦江口

侬命薄,悔不作飞花。

一路春风无管束,替儿夫婿送行车。影也不离它。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卖花声.寄韵仙

独自展鸳衾。情思昏沉。芭蕉滴雨好难禁。

便是当时心也碎,何况如今。坐起费搜寻。

调弄徽音。七弦原是一条心。

千万休将心冷了,叮嘱瑶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月上海棠.红缄初就,青禽未来,重剔残灯,为填此阕

搓酥滴粉寻幽韵。正移窗、月落曙光近。

客馆今宵,梦魂儿、可曾安稳。

相思意、写到如何便准。蛮笺泪点模糊认。

有鸳鸯、小字双红印。临发开封,再拈毫、笔端都窘。

催书去、怪它青禽忒忍。

形式: 词牌: 月上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