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的《复明经》。诗中表达了对儒家经典学习与传承的深思。开篇“上欲求稽古,天书下四溟”,描绘了君主寻求古籍知识的决心,天书从四海降临,象征着知识的广泛与重要性。接着“儒风久湮郁,诏意乃丁宁”,指出儒家学说在长时间内可能被遗忘,但君主的诏令却格外恳切,强调了对儒家经典的重视。
“削剥因唐氏,源流自汉庭”两句,通过对比唐代和汉代,暗示了儒家经典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演变。接下来“春秋披日月,易象炳丹青”,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阅读《春秋》时如同日月照耀,解读《易经》的象辞如同丹青绘画,强调了经典著作的深刻内涵与艺术美感。
“礼乐搜潜奥,诗书抉杳冥”则进一步阐述了对儒家经典中礼乐制度和诗书学问的深入探索,揭示了其蕴含的深厚哲理与智慧。最后,“今焉拘注疏,何谓复明经”,提出当前在注释经典时过于拘泥于字面解释,而忽视了经典本身的精义,呼吁重新审视并发扬儒家经典的精神实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与敬仰,也体现了他对当时学术风气的反思与期待,希望能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更注重其内在精神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