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鞠评事宰兰溪

东下兰溪数十程,几多山水入图经。

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

琴院静笼江树绿,敕楼高对海峰青。

三年吏隐无嗟叹,百里封疆似画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从东边沿着兰溪下行几十程,沿途山水画卷般美丽入眼。
早年科举考试轻易中举如登仙人桂榜,远望县界,婺女星映入眼帘。
琴声悠扬的学院静谧地环绕着绿色的江岸,高耸的敕楼与青翠的海峰相对而立。
我在官场三年,如同隐士般无怨无悔,百里封疆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赞叹。

注释

东下:从东边向下。
兰溪:河流名。
程:路程。
山水:自然景色。
图经:描绘在地图或画卷上。
科名:科举功名。
旧捷:早年顺利。
仙人桂:比喻科举及第。
婺女星:星宿名,象征女性或故乡。
琴院:弹奏琴曲的学院。
江树:江边的树木。
敕楼:皇帝赐名的楼阁。
海峰:靠近海边的山峰。
吏隐:做官却有隐士心境。
无嗟叹:没有叹息。
百里封疆:广阔的地域。
画屏:如画的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下山至兰溪的风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淡然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东下兰溪数十程,几多山水入图经。”开篇即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广阔的山水画卷,将自然景观化作可供欣赏的艺术品,诗人似乎在强调这种美景非亲历不可感受。

“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这里的“科名”可能指的是仕途中的荣誉和成就,而“旧捷”则暗示了一种超脱俗世的意境。“仙人桂”与“婺女星”的描写,则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之感。

“琴院静笼江树绿,敕楼高对海峰青。”这两句通过对静谧的琴院和高耸的敕楼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幽与辉煌并存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文化修养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三年吏隐无嗟叹,百里封疆似画屏。”结尾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仕途生涯的平静态度。“三年吏隐”显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然,而“百里封疆似画屏”则将政治边界比喻为一幅完整的画作,表明诗人已然看透世事,达到了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文化意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其三)

郡僚方贺正,独宿太湖棱。

阶下羞为吏,船中祗载僧。

折梅和薄雪,煮茗对孤灯。

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其二)

除夜在天涯,共君同忆归。

梦中倾寿酒,堂下著斑衣。

腊雪通宵舞,梅花到处飞。

更堪洞庭宿,愁思倍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其一)

岁暮洞庭山,知君思浩然。

年侵晓色尽,人枕夜涛眠。

移棹灯摇浪,开窗雪满天。

无因一乘兴,同醉太湖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饶州马殿院频寄黑髭药服数千丸斑白未减作诗以报之

两州迢递隔长江,寄药知君念老郎。

妙术远惭周柱史,衰容争奈汉冯唐。

未除凡骨无仙分,欲断愁根有醉乡。

多羡绣衣须鬓黑,满身唯带柏台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