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对喻叔奇游庐山诗的回应,通过对比与联想,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路经湓浦叹匆匆”,诗人行经湓浦,心中感叹时间的飞逝,暗示了对未能亲自探访庐山的遗憾。湓浦在此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一个站点,诗人在这里停驻,思绪却飘向了远方的庐山。
次句“不及从君访远公”,表达了诗人对未能跟随喻叔奇一同拜访庐山高僧的惋惜之情。“远公”通常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这里借喻为庐山上的隐士或高僧,暗含了对庐山神秘与智慧的向往。
第三句“忽见庐山真面目”,是诗人想象中突然见到庐山真实面貌的情景,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渴望和惊叹。这里的“忽见”二字,既突出了惊喜之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庐山的向往之情。
最后一句“在君二十一时中”,则是诗人对喻叔奇游庐山经历的一种羡慕与感慨。通过比较,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未能亲历其境,但通过喻叔奇的游记,仿佛也体验到了庐山的魅力,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与喻叔奇游记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