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怀古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翻译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

注释

秣(mò)陵:金陵,即南京。
山色:钟山的景色。
江声:长江的水声。
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从明成祖至崇祯帝)陵墓的总称。
萧萧:此处状风声。
中原事业:指迁都后的明王朝。
江左:建都南京的几个政权。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秋日景象。"山色江声共寂寥",通过山色与江水的交融,传达出一种空旷而寂静的氛围。"十三陵树晚萧萧",点明时间是傍晚,陵墓边的树木在秋风中发出瑟瑟声响,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诗人接着以"中原事业如江左",将中原的宏大历史与江南的典故相提并论,暗示了历史的兴衰变迁。"江左"通常指代东晋时期,这里暗指明朝的衰落,与明朝皇陵——十三陵相呼应。最后,"芳草何须怨六朝",借芳草之景表达对历史更迭的感慨,认为即使六朝兴亡,草木依旧,人事已非,无需过多的哀怨。

整体来看,纳兰性德在这首《秣陵怀古》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王朝兴替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淡淡哀愁。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密云

白檀山下水声秋,地踞潮河最上流。

日暮行人寻堠馆,凉砧一片古檀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入直西苑

望里蓬瀛近,行来阆苑齐。

晴霞开碧沼,落月隐金堤。

叶密莺先觉,花繁径不迷。

笙歌回辇处,长在凤城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山海关

雄关阻塞戴灵鳌,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

酒醒池塘耿不眠,帐纹漠漠隔轻烟。

溪风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渐满弦。

残梦远经吹角戍,明河长亘衣天。

哀蛩饯晓浑多事,也似严更古驿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