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中作寄萧梅初

春来频下雪,弥望涨痴阴。

无地可容足,有天能见心。

峨冠甘虏笠,正语化蛮音。

何日得隐去,深山深更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春雪中作寄萧梅初》由宋代末年至元代初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诗中描绘了春雪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深沉的氛围。

首句“春来频下雪”,点明季节与天气,春日里频繁降雪,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弥望涨痴阴”一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写,表现了雪后天地间一片混沌、昏暗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

“无地可容足,有天能见心”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环境的压抑与内心的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无法找到立足之地,但内心却依然保持着清晰的认识,暗示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自省。

“峨冠甘虏笠,正语化蛮音”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峨冠是古代士大夫的帽子,此处用来形容诗人的身份;“虏笠”则是对敌人的蔑称,表明诗人身处异族统治之下,仍保持高傲的姿态。同时,“正语化蛮音”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异族统治下,也坚持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不被同化。

最后,“何日得隐去,深山深更深”表达了诗人渴望逃避现实,寻找心灵的归宿的愿望。深山深处,象征着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时局的坚韧意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写愤四首(其一)

天命尚属汉,大夫空美新。

三宫犹万里,一念只孤臣。

泪尽眼中血,心狂梦里身。

勿云今已矣,举首即苍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写愤四首(其二)

未能归赵璧,我不厌干戈。

万古青天在,三年白骨多。

春风仍岁月,世界自山河。

宁忍委国难,飞身入薜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写愤四首(其三)

北虏昔深入,东瓯亦未曾。

江山能几战,风雨废诸陵。

云尽喜天出,宵残愿日升。

苍苍今悔祸,谶应两中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写愤四首(其四)

不信夜不晓,哀哀锁暗颦。

铁城蹲败土,锦国涨腥尘。

草泣荒宫雨,花羞哨地春。

少焉开霁色,四望一时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