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边界的声响日日夜夜交织,北风吹过又带来惊扰。
遥不可及的龙山,只能在千里之外徘徊。
旧扇已被丢弃,不知谁能接手使用。
不合时宜地嫉妒盛开的桃李,只因我独自在阳台起舞。

注释

边声:边境的嘈杂声。
日夜合:昼夜不断。
朔风:北方的寒风。
惊复来:再次吹来令人惊讶。
龙山:远方的高山。
不可望:遥不可见。
千里:遥远的距离。
裴回:徘徊。
捐扇:丢弃的扇子。
破谁执:由谁来使用。
素纨:白色的丝绢。
裁:裁剪。
非时:不合时宜。
妒:嫉妒。
桃李:比喻青春美好的事物。
自是:只是因为。
舞阳台:在阳台起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在立春之日于宁州行营时所感受到的凛冽寒风与飞雪,以及那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 这两句诗通过对边塞声音的描绘和寒风突袭的刻画,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又凛冽的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严酷天气下的边疆生活。

"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遥远的龙山望而却步的情景,以及旅途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寂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这里的“捐扇”和“素纨”都是柔美之物,而它们在风中飘摇,似乎在寻找着某种东西,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最后两句“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则通过描绘早春果实尚未成熟却已被风吹落的情景,以及诗人独自在阳台上翩翩起舞的意象,表达了对现世不满和超然物外的一种情感体验。这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有一种执念,即便是在严寒与孤寂中,也要保持内心的自在与欢愉。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又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个边塞行营者的复杂心境,以及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超脱尘世的追求。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同崔邠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同萧鍊师宿太乙庙

微月空山曙,春祠谒少君。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

酒引芝童奠,香馀桂子焚。

鹤飞将羽节,遥向赤城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