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九烟集后

兰芷不芳已千载,九疑云雨悲真宰。

黄公崛起读《离骚》,把臂灵均出桑海。

烈皇被发上钧天,辛苦宵衣十七年。

几辈榜花书淡墨,何人大树画凌烟。

黄巾白棓纷流涕,苦李枝高压门第。

钜镇告身归命侯,孱王闰位奈何帝。

银鱼金碗委山丘,汗漫安能更九州。

阆风殿下万言策,白玉楼中五月秋。

飘零且看扬州月,燕子春镫梦瑶阙。

法曲犹弹得宝歌,新诗久痛《无家别》。

神仙才子半荒唐,万事苍天付渺茫。

牛马随人充下走,芙蓉无地礼东皇。

青蝇作客供凭吊,黄鹤相逢莫嘲笑。

偶传六义向秋波,可有一戈挥夕照。

南国是时总可哀,群公声价凤凰台。

谯周家世修降表,庾信关山逞赋才。

白下登高独回首,斑斑竹子湘江口。

三户销沈博浪椎,一痴烂醉兰陵酒。

萧疏华发忽心惊,老死何颜入北京。

愿从陈继称同调,不逐归庄浪得名。

墓铭手写归何处,解脱应骑箕尾去。

北渚风凄吊屈辰,西堂梦冷伤嵇句。

平生嫚骂眼谁青,刍狗幽斋一客星。

且署头衔前进士,忍抛脚色小朝廷。

素冠永谢流离子,七十二湖清若此。

宋玉重来赋《大招》,彭咸相见应狂喜。

崛健人间略似人,百年养士有孤臣。

骚魂呜咽指薇蕨,话罢庚寅话甲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谢章铤对中国古代文学巨匠黄九烟诗集的评价与感慨。诗人以兰芷比喻黄九烟的文采,虽历经千年仍未能重现其芳华,感叹其作品如九疑山的云雨般悲壮深沉。接着提及黄公(可能指黄九烟)对《离骚》的热爱,以及与屈原般的文化传承。诗人又提到明朝末年的动荡,皇帝勤政却遭遇困境,而黄九烟的作品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中还描绘了黄巾起义和苦难的社会现实,以及黄九烟的才华被埋没。他虽身处困境,但仍坚守理想,创作出如《无家别》般触动人心的诗歌。诗人感慨黄九烟的才情与命运,将其比作神仙才子,虽有时荒唐,但仍有深情厚意。

诗人对黄九烟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希望能追随黄九烟的精神,而不只是追求虚名。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黄九烟身后事的关心,以及对黄九烟诗歌深远影响的期待,如宋玉再赋《大招》般,唤起人们对先贤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对黄九烟的诗才和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变迁中的文人士大夫情怀。

收录诗词(18)

谢章铤(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谏草堂怀张亨甫年丈

生前挥泪吊金台,何处青山骏骨埋。

赍志功名中寿过,病谭利病一尊开。

九州无敌吟诗手,异代相怜抗疏才。

寂寞骚魂依谏草,茫茫今昔总堪哀。

形式: 七言律诗

叠韵答荫庐

何时理薄装,归家种杞菊。

飘零向万里,顾影偏愁独。

接坐得清交,措辞不忍俗。

高情兼古今,说士甘于肉。

盖棺朱伯韩,投簪郑小谷。

嗟嗟桂林山,郁此孤香簇。

勿艳诗家名,应造苍生福。

世棘思传人,感慨流光促。

凤凰志千仞,篱鴳何足辱。

愿君袭幽兰,树德置邮速。

回首培远堂,肯负著书屋。

六翮风暂羁,三年艾须足。

素心托黄花,耿耿双明烛。

形式: 古风

由东峰至落雁峰

忽逐飞雁同高举,眼底何曾有险阻。

诸峰俯首一峰尊,清渭浊河渺何许。

金银宫殿接上方,空中偶坠仙人语。

不知前身果何属,笑折莲花问玉女。

洗头盆小天池枯,但见危梁窜苍鼠。

礼官威仪有盛衰,神灵真气无消沮。

小草都因雨露奇,野人辄觉须眉古。

吁嗟我本谢家孙,到处能为青山主。

如何作诗不惊人,欲追李白寻初祖。

形式: 古风

招炯甫颖叔张听庵观察饮杜少陵祠

杜老祠堂清净地,狂谈无碍古人闻。

好山尚有浓青在,枯树曾经劫火焚。

将相致身真不早,干戈满目更何云。

长安酒价君休问,几处终南日暮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