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齐山寺

秋浦齐山寺,峰峦楚楚长。

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

苔侵石磴滑,花拥洞门香。

禅客探玄切,骚人觅句忙。

汲泉寒井废,观郡古楼荒。

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冈。

碑珉黄阁相,诗板紫薇郎。

踪迹依稀在,文章大半亡。

登临正吟赏,惆怅见斜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秋天来到秋浦齐山寺,山峰连绵楚楚动人。
山岩下堆砌着雁塔,溪流边横跨着彩虹般的桥梁。
雨后听到深沉的磬声,云散露出高高的僧房。
青苔侵蚀石阶湿滑,花朵簇拥洞门散发香气。
禅修者深入探讨玄理,文人墨客急忙寻找佳句。
汲取泉水的古井废弃,郡守观看的古楼已荒凉。
白鸟在危险的树上筑巢,孤独的猿猴在山岗上哀鸣。
碑文和官署的装饰物相伴,紫微郎的诗版留存。
遗迹依稀可见,大部分文章已失传。
登高望远正在吟咏欣赏,心中充满惆怅,夕阳西下。

注释

秋浦:地名,古代水名。
齐山寺:寺庙名。
峰峦楚楚:山峰连绵,景色优美。
雁塔:佛教建筑,类似塔的结构。
虹梁:形容桥梁如彩虹般美丽。
幽磬:寺庙中用于祭祀或诵经的钟磬声。
上方:指寺庙的上层,高处。
苔侵:青苔覆盖,显得古老。
花拥:花朵围绕,增添香气。
禅客:修行的禅师。
骚人:诗人。
废:废弃,荒废。
荒:荒凉。
碑珉:碑文,古代刻有文字的石碑。
紫薇郎: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代诗人。
文章:这里指诗文。
斜阳:夕阳,傍晚的阳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寺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孤寂。首先,“秋浦齐山寺”一句即设定了季节和场景,让人想象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站在高处远眺那座古老的齐山寺。接着,“峰峦楚楚长”、“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等句子,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山寺周遭的自然景观:连绵起伏的山峰,巍峨耸立的岩石和塔庙,以及蜿蜒曲折的溪流与桥梁,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雨过闻幽磬”、“云开见上方”两句则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山寺的意境。雨后清新的空气中传来细微的磬音,而云开露出的天空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够触及到更高远的精神世界。

“苔侵石磴滑”、“花拥洞门香”两句描写了山寺内外的生机与美丽。青苔覆盖在光滑的石阶上,而鲜花环绕在洞穴之门,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与古老建筑和谐共生的美。

“禅客探玄切”、“骚人觅句忙”则描写了来到这里的僧侣与文人的活动,他们或沉浸于禅思,或在追寻诗词之中,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探求和文学创作的热情。

“汲泉寒井废”、“观郡古楼荒”两句则转向了山寺的一些遗迹与历史。废弃的水井和荒凉的古楼,让人不由得感叹时光流逝与历史变迁。

“白鸟巢危树”、“孤猿叫断冈”这两句则以生动的情景描绘出山寺周围的动物生活,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增添了一份野趣和生命力。

“碑珉黄阁相”、“诗板紫薇郎”两句提到了古老的石碑与诗文,这些文化遗产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保留着往昔的风华,成为山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踪迹依稀在”、“文章大半亡”则表达了对过去文化遗产消逝的感慨。虽然仍有遗迹可循,但大量的历史文物已经不再,它们曾经的辉煌只剩下回忆。

最后,“登临正吟赏”、“惆怅见斜阳”则是诗人在此时此刻,站在高处,对着渐渐西下的斜阳,感慨万千地吟咏这首诗。斜阳之下,那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以及对逝去时代美好的追怀,都融入了诗人的心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深邃静谧、意蕴丰富的山水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文化消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

苏元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晚

芳草莫寻游处迹,好花空认折残枝。

啼莺似怨归何速,舞蝶应怜出太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万年欢

日暖霜红,画戟门开,锦筵歌振梁尘。

正是慈闱熙熙,庆诞佳辰。

象服鱼轩灿烂,喜高年、福禄长新。

承颜处,朱紫相将,更兼华胄诜诜。

家声未论王谢,有禁中颇牧,江左机云。

雁字鸳行,雍容高步金门。

况有子孙侍列,拥阶庭、玉洁兰薰。

持芳醑,满酌瑶觞,竞祝遐寿千春。

形式: 词牌: 万年欢

更漏子.寄季玉妹

小阑干,深院宇。依旧当时别处。朱户锁,玉楼空。

一帘霜日红。弄珠江,何处是,望断碧云无际。

凝泪眼,出重城。隔溪羌笛声。

形式: 词牌: 更漏子

临江仙.立春寄季顺妹

一夜东风穿绣户,融融暖应佳时。

春来何处最先知。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

姊妹嬉游时节近,今朝应怨来迟。

凭谁说与到家期。玉钗头上胜,留待远人归。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