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杂诗(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天涯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首句“我昧明哲戒,置身在天涯”描绘了诗人远离智慧的指引,独自一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接着,“悯悯常畏人,岂异池中蛙”一句,通过将自己比作池中的青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仿佛在人群中感到孤立无援。
“吴山千万里,梦寐不到家”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身处千万里的吴山之外,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回到家乡,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最后,“永怀故山乐,轻舟棹烟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怀念,想象着乘着小舟,在烟雾缭绕的山水间悠然自得,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