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杂咏》由明代诗人何准道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与自然美景的画面。
首联“伏波铜柱草离离,控扼南交事已违”以“伏波铜柱”为引子,暗含历史遗迹之意,铜柱上长满了离离的野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控扼南交事已违”则表达了对过去控制南方边界的壮举已成往事的感慨。
颔联“廉吏不劳珠自返,逐臣无计雁同归”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句赞扬廉洁的官吏,即使不费吹灰之力,也能让珍贵的珍珠自动回归,寓意清正廉洁的品质;后句则以被贬官员的形象,表达即使想与大雁一同归乡也无计可施的无奈,反映了政治环境的严酷。
颈联“峰开一镜云间出,日落灵钟海上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山峰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云海,日落时分,仿佛有灵钟在海上飞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尾联“遥忆画山烟雨后,千林苍翠点轻衣”以回忆的方式,想象烟雨过后,千山万林呈现出一片苍翠之色,仿佛点缀在诗人的轻衣之上,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