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言四首哭挽黻廷四哥大人(其三)

玉垒驰烽日,金川搆衅年。

飞刍劳出塞,借箸仗筹边。

裹革言偏验,书旂业竟传。

闻鸡怀旧侣,洒泪向秋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与哀悼的主题,情感深沉,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首句“玉垒驰烽日”,以“玉垒”象征险要之地,烽火连天,预示着战事的紧张与激烈。次句“金川搆衅年”,“金川”点明战场所在,而“搆衅”则揭示了战争的起因,暗示了冲突的不可避免。

“飞刍劳出塞”,描述了后勤补给的艰辛与劳苦,士兵们在前线作战,后方的人们不辞辛劳地运送物资,体现了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借箸仗筹边”,借用汉代张良借箸画策的故事,表达了智谋与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决策者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裹革言偏验”,“裹革”指战死的士兵,“言偏验”意为预言或承诺部分得到验证,这里可能是指战争的残酷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死亡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书旂业竟传”,“书旂”指的是书写在旗帜上的文字,这里可能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但胜利的代价是巨大的,牺牲的英雄们将永远被铭记。

最后两句“闻鸡怀旧侣,洒泪向秋烟”,通过“闻鸡”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逝去战友的怀念之情,仿佛在黎明时分听到鸡鸣,想起了往昔并肩作战的伙伴。面对秋天的烟雾,诗人不禁洒下泪水,表达出深深的哀思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以及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历史深度。

收录诗词(4)

孙曰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俚言四首哭挽黻廷四哥大人(其四)

蚤托忘形契,同吟励志诗。

喜窥边笥富,愧著祖鞭迟。

宿草增新怆,停云感故知。

德门多积庆,还与象贤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读常理斋殉节录题后

我读文山正气歌,上为日星下岳河。

人生天地身许国,肯负七尺雄冠峨。

三寸毛锥博青紫,禦侮岂足当干戈。

书生知兵从古少,欲雪此耻可若何。

男儿死耳尸裹革,见义不为惭巍科。

我友理斋崇庆牧,弱冠二酉胸中罗。

平生爱吟成癖好,鸿篇字字织龙梭。

南宫射策称物望,西充作宰得人和。

叔度何暮侨谁嗣,百废俱举蠲烦苛。

岁在癸巳金川役,王师西向扫巢窠。

量沙唱筹君竭力,度支出纳无一讹。

逆酋阴连索诺木,忽掀平地生风波。

仓皇闻变各鸟散,君独正色厉声诃。

来歙书表血刺字,光弼临阵刀插靴。

且骂且斗刃数贼,恨不六臂歼幺么。

食人之禄忠人事,早办一死矢靡他。

忆我与君订交日,轩车斗酒相经过。

戟须炬目谈成败,齿根截铁无媕婀。

祖逖闻鸡各起舞,陶侃运甓箴蹉跎。

知君忠孝本至性,临时岂复肯依阿。

我闻蜀中山水秀,才人烈士古来多。

出师慷慨武侯表,北征缠绵老杜哦。

文与诗书相表里,俗笔脆薄空研摩。

君今从容能就义,文章气节两无颇。

浣溪俎豆配前哲,精成万古劫不磨。

故乡鹤梦应归去,只鸡何日登陂陀。

风尘鹿鹿行老矣,千秋怅望泪滂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题恤赠中宪大夫常理斋爱吟草殉节录后

节义孤臣立,文章藻士专。

古称三不朽,今孰两能全。

崇庆推名牧,陪京产硕贤。

惊才袁白燕,逸思李青莲。

盾檄新磨墨,囊诗旧选钱。

南宫衣染汁,西蜀舄飞仙。

井络千盘栈,邛关九折鞭。

文翁兴学校,宓子奏歌弦。

十里青山句,一犁秋雨篇。

鹭鸥行县景,蜂鸟放衙缘。

治本诗书饰,胸无利欲牵。

鍊神冰雪淡,养气柏松坚。

小丑跳梁日,先生报国年。

金川屯壁垒,昔岭拥辎軿。

粟挽萧何籍,饷丰陶侃船。

量沙筹算远,聚米阵图连。

制府褒勋绩,端僚庆擢迁。

泉流晨拜井,书逐夜鸣鸢。

猝尔凶渠值,喧然战鼓阗。

虫沙同化矣,玉石并焚焉。

公曰驱车赴,吾宁裹革捐。

刀挥竖首落,血喷贼衣溅。

揭揭虬须奋,岩岩电目悬。

睢阳方命霁,来歙正呼延。

箕尾骑孤去,壶头迹显传。

魂归辽海表,庙立浣溪边。

百代神灵护,千秋俎豆绵。

巷思遗爱哭,碑为感恩镌。

遗稿良朋辑,幽光太史宣。

何时遵剑外,瞻像拜祠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恭挽理翁常寅长同年(其一)

忠孝两全遭际艰,捐躯报国重于山。

金川事去家何在,辽海人来鹤不还。

鹃血魂愁秋树外,曾头故垒夕阳间。

可怜儿少亲年老,梦绕泉台涕泪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