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芙蓉.题隋董美人志。志署开皇十七年,为蜀王秀悼其宫人之作。据隋书是岁五月蜀王来朝,故美人以七月终于仁寿宫。志石当道光初陆剑庵得之关中,最后归上海徐氏春晖堂,咸丰间石毁于兵火,翠墨流传,稀若星凤。吴丑簃有初拓本,属余题之

年芳沈梦绮。有凝云空白,掌中飘坠。

片琼寒色,零落剩幽翠。瘗花铭帝子。

余芬犹缀彤史。

石墨缠绵,看中央四角,无尽断肠意。

想见扶鬟乍起。舆疾悤悤,一夕春红碎。

佩环归否,魂散杜鹃外。断弦难再理。

千琴枉费清制。

浅印苕华,将重泉密爱,消与故年泪。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梦芙蓉》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诗人冯幵所作,借梦中的芙蓉花抒发了对隋朝董美人的哀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年芳沈梦绮”,开篇即以“年芳”点出董美人的青春岁月,而“沈梦绮”则暗示了她美好梦境的沉沦,预示着悲剧的开始。接下来,“凝云空白,掌中飘坠”描绘了董美人如同飘落的雪花般凄美,隐喻她的命运如同云中之雪,转瞬即逝。

“片琼寒色,零落剩幽翠”进一步渲染了董美人的孤独与哀愁,如同寒冷季节里零落的翠绿,虽有生机却难以抵挡冬日的严寒。“瘗花铭帝子,余芬犹缀彤史”则表达了对董美人生前美好形象的追忆,即使逝去,其精神与美貌仍被历史铭记。

“石墨缠绵,看中央四角,无尽断肠意”运用比喻手法,将董美人的哀伤比作石墨的缠绵,四角象征着无法言说的痛苦与绝望。接下来,“想见扶鬟乍起,舆疾匆匆,一夕春红碎”描绘了董美人离世时的匆忙与悲凉,如同春天的花朵在一夜之间凋零。

“佩环归否,魂散杜鹃外”则表达了对董美人灵魂归宿的疑问与担忧,杜鹃鸟的叫声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暗示了董美人的灵魂可能在哀鸣中飘散。最后,“断弦难再理,千琴枉费清制”以断弦的琴喻指董美人的生命之终,即便有千琴奏响,也无法抚平心中的伤痛与遗憾。

“浅印苕华,将重泉密爱,消与故年泪”则以苕华(一种花卉)的浅印比喻董美人的记忆,即使在黄泉之下,她对故人的思念与爱恋依然如故,化作泪水,寄托着永恒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铺陈,深刻地表达了对董美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冯幵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40)

冯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影.为吴湖帆、潘静淑夫妇题宋刻梅花喜神谱。是书盖百宋一廛故物,其后展转归吴县潘氏。湖帆为文勤公从女婿,辛酉正月潘夫人三十生日,其家以是书贻之,湖帆谋付影印,乞余题词

花身百亿。趁故家粉本,飞现香国。

六百年来,抛却春风,冰魂犹恋吟笔。

苔枝玉样玲珑影,合置近金奁书尺。

想晓妆、鸾镜开看,彷佛旧时月色。

闻道兰闺帨底,缥函对展处,芳罨瑶席。

细蕾疏英,图谱翻新,不是寻常标格。

郎君画手调铅惯,试点取、含章宫额。

拥绀云、同梦罗浮,待觅翠禽消息。

形式:

东坡引.庚午除夕和彊村

楼台飘急霰。年芳转头换。窗光分寸资珍遣。

宵寒犹苦恋。宵寒犹苦恋。桃符罢帖,春幡停剪。

甚岁序,惊心变。还将诗祭酬私愿。清尊聊作健。

清尊聊作健。

形式:

浣溪沙.辛未元夕再和

广陌娇云转夕阴。梦回清恨压孤衾。

小明帘户峭寒侵。

火树阑珊花外市,酒杯恼乱病中心。

暗尘笼夜月沈沈。

形式:

补遗浣溪沙

左顾余情到酒边。湖山佳处亸吟鞭。

婴伊软说嫩凉天。

风雨茜窗消宝篆,蕙兰芳意托琴弦。

凭君木石亦缠绵。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