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柏举

野田极目草茫茫,吴楚交兵此路傍。

谁料伍员入郢后,大开陵寝挞平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在广阔的田野上远望,草木茂盛一片迷茫,这里是吴国和楚国交战的路边。
谁能想到伍子胥攻入郢都之后,竟然打开陵墓鞭挞平王的尸骨。

注释

野田:野外的田地。
极目:放眼望去。
草茫茫:草木茂盛。
吴楚:古代两个邻近的国家。
交兵:交战。
此路傍:这条路旁。
谁料:谁曾想。
伍员: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名臣。
入郢:进入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
陵寝:帝王或贵族的陵墓。
挞:鞭打。
平王:楚平王,春秋时期楚国君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战事频仍的景象,通过对古战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兴衰的感慨。开篇“野田极目草茫茫,吴楚交兵此路傍”两句,以广阔的田野和茫茫的野草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战争频繁的历史画面,"吴楚交兵"暗示了南北朝时期的战乱,而"此路傍"则让人联想到无数将士在这条道路上征战沙场。

接着,“谁料伍员入郢后,大开陵寝挞平王”两句,诗人的视角转向历史人物伍子胥(伍员),其事迹与南楚的兴衰紧密相连。"大开陵寝挞平王"一句,则是对伍员报仇雪恨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悲壮。

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点描,抒发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哀悼,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深沉而不失激越之美,使人读之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代英雄们共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收录诗词(165)

胡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诗.柯亭

一宿柯亭月满天,笛亡人没事空传。

中郎在世无甄别,争得名垂尔许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咏史诗.洛阳

石勒童年有战机,洛阳长啸倚门时。

晋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预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咏史诗.洞庭

五月扁舟过洞庭,鱼龙吹浪水云腥。

轩辕黄帝今何在,回首巴山芦叶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咏史诗.荆山

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

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