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秋过淮安

百感何嗟及,行人过楚州。

笛声今夜月,云物向时秋。

古驿依城住,长河傍海流。

天王南狩日,曾此驻鸣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大欣所作的《庚午秋过淮安》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回响。诗中描绘了诗人行经楚州(今淮安)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过往历史的深深感慨。

首句“百感何嗟及”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面对眼前的景象,百感交集,难以言表。接着,“行人过楚州”点明了地点和情境,诗人作为过客,行走在楚州的土地上,这种游子的情怀在诗句中得以体现。

“笛声今夜月,云物向时秋。”这两句通过声音和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笛声在月光下悠扬,仿佛是古人对往昔的怀念;云物则映衬着秋天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古驿依城住,长河傍海流。”这里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遗迹——古驿站,它静静地坐落在城市的一隅,见证了无数过往的行人和故事。而那条“长河”,似乎在默默地讲述着自己的历史,流向大海,象征着时间的无尽循环。

最后,“天王南狩日,曾此驻鸣驺。”这一句直接触及历史,提到了古代帝王南巡狩猎的情景,曾经的辉煌与权力,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淡去,只剩下诗人在此地的感慨与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7)

大欣(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南昌,俗姓陈。九岁出家。博通经典,旁及儒家道流百氏之说。居杭州之凤山,迁中天竺,又主建康集庆寺。文宗天历初,被召赴阙,特赐三品文阶,授太中大夫。顺帝时受命校正《禅林清规》。有《蒲室集》

  • 号:笑隐
  • 籍贯:江州
  • 生卒年:1284—1344

相关古诗词

过淮河口

水次千家市,蛮商聚百艘。

扬徐元接壤,河泗此交流。

乘传陪天使,浮杯任海沤。

夜凉瞻斗柄,想见上林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萨天锡照磨赴燕南宪幕

萧寺留诗别,高怀不负公。

江声元自急,山势古来雄。

下榻疏钟雨,登台落木风。

重来无几日,除道避乘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杨执中幼与予同舍自予去乡里一别四十五年矣乍见俱不相识承惠诗二首次韵谢之(其一)

勋业双蓬鬓,江湖万里心。

扣舷山月近,攲枕夜涛深。

多士怀东观,何人赋《上林》?

只将弦上趣,《白雪》写遗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杨执中幼与予同舍自予去乡里一别四十五年矣乍见俱不相识承惠诗二首次韵谢之(其二)

青衿巷南北,鸡犬识比邻。

骤面初疑梦,论交晚觉亲。

文章元有命,耕钓岂无人。

老矣非吾愿,沧洲合问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