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烛》由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描绘了烛光在夜幕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寓意。
首句“盘龙移绣柱”,以盘龙之灵动与绣柱之华美,营造出烛光下装饰物的生动景象,暗示烛光的点缀作用。次句“倒凤照琼妆”,通过倒映的凤凰与琼玉般的妆饰,进一步渲染烛光的璀璨与高雅,仿佛将自然界的美好都凝聚于一瞬。
“独觉丹心苦,空馀玉箸长”两句,转而抒发情感。这里“丹心”比喻赤诚之心,“玉箸”则指眼泪,形象地表达了在烛光下,人们内心情感的流露,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孤独与苦楚的感怀。
“得钱频送喜,吐桂欲生香”则展现了烛光下的欢愉氛围。无论是金钱的喜悦,还是桂香的弥漫,都与烛光紧密相连,象征着光明能带来希望与幸福。
最后,“寄语东邻子,何妨借壁光”一句,以一种委婉的方式邀请他人共享烛光的美好,传递出人与人之间分享与和谐的主题。整个诗篇通过对烛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理上的光芒,更深入探讨了其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