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游天平山

行尽郊原指掌平,乱峰争耸髻鬟青。

山家不识高轩过,惊走儿童户半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郊外田野间行走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与乡村生活的互动。首句“行尽郊原指掌平”,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广阔的田野中漫步的情景,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他的脚下,显得格外平坦开阔。接着,“乱峰争耸髻鬟青”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远处起伏的山峦比作女子的发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动的人情味。

“山家不识高轩过,惊走儿童户半扃。”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乡村生活的一幕。当作者乘坐的车辆(“高轩”)经过山间农舍时,原本平静的山村突然热闹起来,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吸引,纷纷从家中跑出,好奇地围观。这里的“户半扃”形象地表现了山村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村民们对外来事物的好奇和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乡村生活的淳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白云泉

瓦鼓喧喧殢土龙,纸钱零乱野祠中。

谁能向此分馀沥,润泽焦枯不计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题灵源寺

出郭有馀适,到山无限清。

野泉依井落,古刹并湖成。

水鸟闲中趣,风松意外声。

问僧知此观,身世若为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云隐轩

风埃满眼作凄凉,招隐空山此计长。

祇恐误随云出岫,不如专以醉为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题林屋洞口

仙去遗踪亦漫留,羽旗那复肯来游。

欲知洞府烟霞邃,漠漠苍崖面橘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