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一)

荆卿原不识燕丹,秪为田光一死难。

慷慨悲歌惟击筑,萧萧易水至今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此诗《咏史(其一)》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通过对荆轲与田光的故事进行艺术化的演绎,展现了慷慨悲壮的历史人物形象。

首句“荆卿原不识燕丹”,开篇即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引入主题,暗示荆轲与燕太子丹之间的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从关系,而是通过“不识”二字,强调了两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接着,“秪为田光一死难”一句,点明了荆轲之所以决定刺秦,是因为对田光的忠诚与承诺,这种为了朋友而牺牲自我的精神,成为了全诗的核心。

“慷慨悲歌惟击筑”描绘了荆轲临行前的场景,通过“慷慨”二字,表现了他面对生死抉择时的豪迈与决绝。“惟击筑”则暗示了他以音乐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将个人的悲壮与坚定融入了音乐之中,使得这一场景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最后一句“萧萧易水至今寒”以景结情,将历史的氛围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易水”这一地点的象征意义,强化了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同时,“至今寒”不仅指天气的寒冷,更暗含着人们对荆轲及其行为的长久怀念与敬仰之情,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咏史(其一)》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牺牲与友情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历史韵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8)

李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 字:宏甫
  • 号:卓吾
  • 籍贯:福建泉州
  • 生卒年:1527~1602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二)

夷门画策却秦兵,公子夺符出魏城。

上客功成心遂死,千秋万岁有侯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咏史(其三)

晋鄙合符果自疑,挥锤运臂有屠儿。

情知不是信陵客,刎颈迎风一送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却寄(其一)

一回飞锡下江南,咫尺无由接笑谈。

却羡婆须蜜氏女,发心犹愿见瞿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却寄(其二)

持钵来归不坐禅,遥闻高论却潸然。

如今男子知多少,尽道官高即是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