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风龙潭后在岸边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怀念。首句“建业放舟下京口”,点明了地点和行踪,诗人从建业出发,顺流而下至京口,展现了旅途的自由与闲适。接着,“候风三老正高眠”一句,以“三老”象征老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老人在等待风停时安然入睡,体现了生活的悠然自得。
“歌长且复忘羁旅,游远何如归力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历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在旅途中,歌声成为心灵的慰藉,暂时忘记了旅途的劳顿与羁绊,而心中却始终向往着那片熟悉的土地,那片可以耕作的田野。
“茅屋晨炊系牛犊,丛祠社祭落乌鸢。”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清晨,炊烟袅袅升起,牛犊在主人的看护下悠闲地吃草,而村中的祠堂则在社祭时热闹非凡,乌鸢在空中盘旋,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生活画卷。
最后一句“故乡风动浑相似,祇忆南溪蹋钓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虽然身处异乡,但感受到的风声却让他想起了故乡的溪流和自己曾经在那里垂钓的快乐时光。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