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荆山有美璞,巴蜀多名材。
此物信为奇,攻治亦难哉。
匠石得其良,宝就成层台。
胡为用匪人,坐此斲削乖。
既自玉之玷,还为木之灾。
而况上天工,理代必汝谐。
餗覆良可虑,栋挠谅难陪。
所以虞周圣,登庸必贤材。
这首诗以荆山美璞和巴蜀名材为引子,探讨了人才的发现与使用问题。诗人通过“匠石”这一形象,比喻能识才的明君或伯乐,将璞石雕琢成为层台,象征着人才被发掘并发挥其价值。然而,诗中也提出了疑问:为何在人才的使用上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可能是因为人才被误用,或是遭遇不公,导致才能无法充分发挥。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人才的重要性,指出虞舜、周文王等古代圣君之所以能够治理国家,是因为他们善于任用贤才。这里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用人机制的反思,强调了正确识别和使用人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整首诗借物喻人,寓言深邃,表达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如何更好地发现和使用人才的思考。诗中既有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也包含对现实困境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人文关怀。
不详
湖边多杨柳,山上多松柏。
松柏存正性,不改青青色。
杨柳易为春,随风发枝节。
二月丝垂金,三月絮飞雪。
纷纷冶游子,赏玩不知歇。
松柏寂无言,枝干独挺特。
空以木自奇,不为时所悦。
请看霜霰馀,荣悴居然别。
高山崔崔,青川浏浏。息有幽居,济有轻舟。
已远人境,同志来求。优哉游哉,足以忘忧。
虨虨其文,眈眈其视。岂不虓怒,父子仁在。
云行雨施,阳德之亨。丰穰以成,天下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