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后偶成(其一)

孤愤凭谁诉,长歌聊自怡。

整衣怜瘦减,扶杖觉衰迟。

小饮非愁敌,轻寒与睡宜。

今朝春雨好,稚子莫啼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时期诗人段克己所作的《微雨后偶成》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微雨后的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

首句“孤愤凭谁诉”,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愤懑,却无人可倾诉的无奈。接着,“长歌聊自怡”一句,透露出诗人借歌唱来排解内心的情绪,寻求自我安慰的心境。

“整衣怜瘦减,扶杖觉衰迟。”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与感慨。通过整理衣物时对身形消瘦的怜悯,以及手持拐杖时感受到的岁月流逝的迟缓,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深切体会。

“小饮非愁敌,轻寒与睡宜。”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面对轻微的寒冷或忧愁时,也能通过小酌来缓解,甚至在轻寒中找到适宜入睡的舒适感,展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心态。

最后,“今朝春雨好,稚子莫啼饥。”诗人以春雨为背景,寄希望于孩子们在这样的天气里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免于啼哭,体现了他对家庭和后代的关怀与爱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家庭、自然的深情关注。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微雨后偶成(其二)

寂寂春归后,悠悠梦觉时。

病添花懊恼,愁耐酒禁持。

瓶贮无多粟,囊封有许诗。

倚床独成笑,此意几人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余侨居龙门山十有馀年封张二子日从余游而贫又甚焉因写所怀兼简二子共成一笑

病久慵增剧,途穷事转迂。

木兼形共槁,锥与地俱无。

醉语劳挥麈,悲歌漫叩壶。

鲜鲜篱下菊,笑汝益羁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仲坚见和复用韵以答(其一)

道在山林胜,心閒岁月迂。

家风贫更好,习气老难无。

日力分诗卷,生资负酒壶。

儒冠三十载,转觉此身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仲坚见和复用韵以答(其四)

一饱不易得,身谋方信迂。

家徒四壁立,囊至一钱无。

但喜心如水,那忧腹似壶。

我穷君更甚,此德未全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