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末元初时期诗人段克己所作的《微雨后偶成》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微雨后的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
首句“孤愤凭谁诉”,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愤懑,却无人可倾诉的无奈。接着,“长歌聊自怡”一句,透露出诗人借歌唱来排解内心的情绪,寻求自我安慰的心境。
“整衣怜瘦减,扶杖觉衰迟。”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与感慨。通过整理衣物时对身形消瘦的怜悯,以及手持拐杖时感受到的岁月流逝的迟缓,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深切体会。
“小饮非愁敌,轻寒与睡宜。”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面对轻微的寒冷或忧愁时,也能通过小酌来缓解,甚至在轻寒中找到适宜入睡的舒适感,展现出一种淡然处世的心态。
最后,“今朝春雨好,稚子莫啼饥。”诗人以春雨为背景,寄希望于孩子们在这样的天气里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免于啼哭,体现了他对家庭和后代的关怀与爱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家庭、自然的深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