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烧荒原映夕烽,海槎犹阻石尤风;
故园梅信今何似,可有鸿书云外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傍晚的景象,寒夜中的烽火在荒原上燃烧,显示出战事的紧张与远方的隔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询问梅花是否还能传递消息,是否有鸿雁能将书信带到那遥远的云外之地。诗人运用“海槎”和“石尤风”这两个意象,暗示了路途的艰险和通信的不易,寄托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整体风格简洁而深情,展现了明代文人张煌言的忧国忧民和家国之思。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乱后年光似客邮,每逢腊日更生愁。
伤心绕树犹三匝,屈指浮槎又一周。
国事存亡关正闰,人情冷暖逐春秋。
衔杯却问东皇信,应为催花出岭头。
闽国旌旗越国船,春风奚倖到江天!
未能捧日真虚岁,且复占云似往年。
辛苦椒盘一纪后,衰凉菱镜二毛先。
夜来见说旄头暗,拂拭吴钩竞祖鞭。
故园花候已辛夷,梦自惺忪涕自洟;
雁去燕来相笑语,何年客子是归期?
荒坟三尺土,宿草几经秋!
鬼亦离乡贱,人胡渡海游?
鹿场残炤淡,蚁垤野花幽。
不用山阳笛,凄然泪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