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诩所作的《宿野趣堂伤余舅之不见怅然有感》。诗中描绘了诗人病愈后寻芳至野趣堂,重访旧地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病起寻芳出”,点明了诗人从病中恢复,走出家门,寻找春日的美景。接着“重登野趣堂”一句,表明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充满自然情趣的地方,似乎在寻求心灵的慰藉。
“往来今燕雀,割烈此肝肠。”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燕雀的自由与诗人的内心割裂进行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燕雀代表着自由与快乐,而“割烈此肝肠”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庭月为谁好,墙花空自香。”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月光洒在庭院,却不知为谁而好;墙边的花朵独自绽放,香气四溢,却无人欣赏。这些意象都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最后,“徘徊不能寐,永夜据胡床。”诗人无法入睡,在长夜中徘徊,坐在胡床上,表达了他难以平复的思绪和深深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