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草》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描绘大漠苍凉景象,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自然之美。
首句“大漠萧萧天雨霜”以“大漠”为背景,用“萧萧”形容其荒凉,加之“天雨霜”,营造出一片肃杀之气,仿佛能听到风声与霜降交织的凄厉。次句“不应仍是怨春阳”则在对比中引出主题,似乎在说尽管环境恶劣,但不应只是对温暖春阳的怀念或抱怨,暗含着对坚韧生命力的赞颂。
“青丝垂尽明妃冢,白日初昏古战场”两句,将历史人物王昭君(明妃)的墓地与古代战场联系起来,通过“青丝垂尽”这一形象化的描述,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这里不仅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猎火烧时见鹰隼,野风低处散牛羊”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猎火、鹰隼、野风、牛羊,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草原图景。猎火与鹰隼象征着狩猎的活力,而牛羊则代表了和平与繁衍,两者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冲突。
最后,“可怜脩竹经来惯,依旧含烟傍女墙”以“脩竹”(修长的竹子)为喻,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竹子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挺立,象征着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我,坚持本色。这里的“女墙”可能指的是城墙,与前文的“明妃冢”和“古战场”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痕迹与生命的韧性。
整体而言,《寒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漠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