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都画枯木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

莫画春风枝,秋来厌枯槁。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皓]韵

翻译

在笔尖上观察挥砍的技艺,就像画中的树木一样,随着笔法的老练,连木头都仿佛有了岁月的痕迹。
不要画春天的繁花嫩枝,因为到了秋天,人们会厌倦那些枯黄的景象。

注释

毫端:笔尖。
运斤:挥砍的动作,这里比喻书法的力度和技巧。
笔老:指笔法熟练老练。
木亦老:比喻树木在画中也显得苍老。
春风枝:春天的树枝,生机勃勃。
秋来:秋季来临。
厌枯槁:厌倦枯黄凋零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题李都画枯木》。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艺术创作与自然法则的独到见解。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这里的“毫端”指的是画笔的尖端,而“运斤”则是衡量物重的器具。诗人用此比喻来表达画家李都在创作时对细节的精确把握,就如同用天平称重一样精准。"笔老木亦老"则指的是随着画笔岁月的流逝,所绘制的树木也似乎跟着苍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都技艺之高超和对其作品传达出的一种时间感的赞赏。

"莫画春风枝,秋来厌枯槁":这两句则是诗人提出的艺术建议。"莫画春风枝"意指不要去描绘那些在春风中生机勃勃的枝条,因为那样的景象太过平常,而艺术往往追求独特与新颖。"秋来厌枯槁"则表达了一种情感,即到了秋天,人们对于枯萎的树木可能会感到审美疲劳。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李都画技的一种赞誉,更是一种深入探讨艺术创作本质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春日生动枝条与秋天枯槁之间的差异,强调了艺术应追求的独特性和表现力。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题苏氏巽风阁

巽风起东南,大地万物小。

吴门共延瞩,匹练横江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筱]韵

题金马碧鸡神祠

持节使者来自天,玉皇遣问金碧仙。

蜀山嵯峨九折外,琼楼绛阙迷风烟。

騑騑蹴踏长楸道,喔喔下鸣芝草田。

汉家一瑞恐难致,杀人自要身长年。

麒麟凤凰不知爱,仙物未忍随拘牵。

至今滇昆水含怒,怒迸海脉浮平川。

资中男子文章伯,执笔金銮殿中客。

碧鸡飞去却飞来,此地遂为金马宅。

形式: 古风

题黄筌牡丹花下猫

红英艳云霞,绿叶足风雨。

牡丹花未开,生意妙谁主。

丹青强摸索,闭目想未睹。

天巧非人工,神凝志良苦。

竦然花下猫,蜂喧聒如鼓。

醉眼不成睡,花气日亭午。

黄生与我意,盘礴一转语。

我老花无情,铅粉付儿女。

形式: 古风

题薛公肃问梅图

湖风吹衣筇九节,瘦如梅花骨欲折。

诗魂别后谁与招,独立西湖树边月。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