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方明实见身,见身非是身。
法身无所得,非相本来人。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金刚随机无尽颂》中的第五部分,名为“如理实见分”。诗中以佛教禅修的视角探讨了个体与法身、实我与幻相之间的关系。
"方明实见身",这里的"方明"可能指的是智慧的开启,"实见身"则指通过修行见到真实的自我。然而,紧接着诗人指出"见身非是身",强调这种看见的自我并非实体,而是超越世俗理解的虚妄之身。
"法身无所得","法身"在佛教中代表本性的清净体,诗人说无法通过常规途径获取或抓住,暗示了法身的空性和不可捉摸。
"非相本来人","非相"指的是超越形相的真理,"本来人"则指向人的本质或真实存在。诗人强调,真正的自我并非由外在形式决定,而是超越现象,回归到本来的无相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否定,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佛教关于空性与实相、个体与法身的哲学观念,鼓励人们透过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
不详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清净自生心,心生三界沈。
若心生住相,依旧入稠林。
曾无一法侵,心外更无心。
月冷空当午,松寒露满襟。
山云昨夜雨,檐头滴滴举。
寒山拾得知,双双为伴侣。
非身大莫寻,日落隔天阴。
露柱侵云汉,井是丈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