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诸峰翠拥兰亭胜,稧饮尝闻晋永和。
羽客喜邀仙子鹤,野翁仍爱右军鹅。
粉垣护竹家家似,棕轿穿云处处过。
最好昼眠松下石,若耶溪上听渔歌。
这首诗描绘了兰亭周围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充满了浓厚的隐逸情怀。首句“诸峰翠拥兰亭胜”以翠绿的山峰环绕兰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稧饮尝闻晋永和”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接,晋代文人雅士在兰亭聚会的典故,为这处胜地增添了文化韵味。
“羽客喜邀仙子鹤,野翁仍爱右军鹅”两句,通过想象中的仙鹤与书法大家王羲之的鹅,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同时也暗喻了对高洁品格与艺术追求的向往。
“粉垣护竹家家似,棕轿穿云处处过”描绘了一幅家家户户围绕着翠竹,棕轿穿梭于云雾间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也暗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理想。
最后,“最好昼眠松下石,若耶溪上听渔歌”表达了诗人最喜爱的隐逸生活场景:在松树下的石头上小憩,在若耶溪边聆听渔夫的歌声。这种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正是诗人内心深处所追求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不详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王谢风流异俗徒,清秋玉露映冰壶。
鸿飞碧落期高举,鲸战沧溟叹不虞。
松竹小堂兵后葺,桂兰香醑客来沽。
寄诗能忆云中叟,大隐墙东志自殊。
涧上小亭双石磐,古松四五云巑岏。
横琴坐爱白日静,散发长疑朱夏寒。
汎汎轻阴过峭壁,微微香粉落冰盘。
我欲同君觅幽处,醉卧瑶席临风湍。
高僧自喜岩下住,长见白云飞复回。
中天风动松子落,千岁石作莲花开。
鸟下林堂待分食,龙游溪水遇浮杯。
吴山楚山聊暂往,还把楞伽归去来。
白郎楚楚关中豪,读书江南心独劳。
露凉松寺写周易,日莫兰丛歌楚骚。
家近千峰淮甸翠,舟乘三月大江涛。
钟陵秋晚正相忆,好趁天风连巨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