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酒入诃林留宿自公房

祇园甘露滴,使我宿酲消。

独自留方丈,诸天不寂寥。

行踪泥芳草,吟兴写芭蕉。

已作逃禅客,无烦折简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子升在困酒之后,进入诃林(即祇园)留宿的经历。诗中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首句“祇园甘露滴,使我宿酲消”,以“祇园”这一佛教圣地象征内心的清净之地,甘露滴落仿佛是洗涤心灵的清泉,让诗人从醉酒后的混沌中清醒过来,心境得以净化。这里运用了佛教元素,暗示了诗人通过自然与精神的双重洗礼,达到了心灵的解脱。

接着,“独自留方丈,诸天不寂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处方丈(即小屋)中的情景。方丈虽小,但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诸天”(即广阔的天空或宇宙)的存在,使得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宽广和宁静。这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孤寂之中,也能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心灵得到了自由与宽慰。

“行踪泥芳草,吟兴写芭蕉”则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漫步与创作状态。行走在芳草之间,每一步都踏着自然的节奏,而诗人的灵感如同随风飘扬的思绪,最终化为笔下的芭蕉叶。这里不仅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也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的过程,以及将这份灵感转化为文字的艺术追求。

最后,“已作逃禅客,无烦折简招”两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逃离尘世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逃禅客”。他不再需要外界的邀请或召唤,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传统束缚的超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体验,展现了诗人陈子升在困酒之后,通过与自然的对话与心灵的反思,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束缚的超越,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幢寺阿字首座屡约相过未果作此简之

隔江曾自度,长约渡江人。

绝迹淹残雨,浮生阅仲春。

钟吟清水泛,门迥白鸥邻。

不到真空地,梨花月漫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澹归大师自丹霞山至海幢寺有赠

多君驻白足,结宇向丹霞。

依树珠林矗,缘藤石径斜。

閒摇下山策,方值泛源花。

可念江城客,飘零似出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移居(其一)

携家似行脚,重卜佛山居。

避寇图中策,呼童载旧书。

春风开瓮牖,夏屋谢权舆。

莫谓皆稠杂,萧萧竹影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移居(其二)

怅别仙湖里,何期住佛山。

乌衣离乱后,青琐市尘间。

花鸟欺容膝,亲朋劝破颜。

来逢脩禊日,觞咏且宜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