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六)慈姥竹

江上慈姥山,地与嶰谷匹。

产竹制箫管,清和中音律。

伶伦去已远,丛生老岩窟。

采之献明廷,当有凤凰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慈姥山上的竹子,以及它们制成的箫管所发出的清和音律。诗人以“江上慈姥山,地与嶰谷匹”开篇,将慈姥山与嶰谷相提并论,强调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接着,“产竹制箫管,清和中音律”点明主题,竹子不仅生长于此,还被用来制作箫管,其声音清雅和谐。

“伶伦去已远,丛生老岩窟”两句,通过提及古代音乐家伶伦,暗示竹子自古以来就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而如今在古老的岩窟旁,竹子依然茂盛生长。最后,“采之献明廷,当有凤凰出”表达了对竹子制成的箫管能带来吉祥寓意的期待,象征着美好的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慈姥山上竹子及其箫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34)

陈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七)望夫山

望夫夫不还,贞心化为石。

独立天地间,千年有遗迹。

江草自春秋,江声自朝夕。

长对双眉颦,莫尽相思臆。

形式: 古风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八)牛渚矶

巨川汇牛渚,下有渊灵宅。

绝壁俯层岩,回波自撞激。

不见燃犀人,空忆骑鲸客。

泊舟陟危亭,蛾眉望中碧。

形式: 古风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九)灵墟山

丁令辞辽东,曾向此山住。

萝洞晓云白,丹炉暮烟紫。

猿啸山寂寥,鹤飞渺何许。

扰扰尘世中,睇望空延伫。

形式: 古风

姑孰十咏效李翰林(其十)天门山

大江自西来,到此势偏隘。

天门常不扃,为放朝宗派。

双翠展蛾眉,两岸堆螺黛。

欲问抱关人,风迅舟行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