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清凉寺,前往安国讲院居住的情景。首句“清凉开讲后,安国已书徵”中,“清凉”与“安国”两处寺院,一静一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僧人生活状态的转变。接着“杖锡随缘住,心怀彻底澄”两句,通过“杖锡”这一僧侣行脚的象征,展现了僧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平静。
“凤台成远别,狮座拟高登”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分别比作“凤台”,将前往安国讲院比作“狮座”,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最后,“便欲相从去,皈依问上乘”表达了诗人希望一同前往,探讨更高深佛法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精神追求的共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僧人生活状态的转变和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