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凉寺僧住安国讲院

清凉开讲后,安国已书徵。

杖锡随缘住,心怀彻底澄。

凤台成远别,狮座拟高登。

便欲相从去,皈依问上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清凉寺,前往安国讲院居住的情景。首句“清凉开讲后,安国已书徵”中,“清凉”与“安国”两处寺院,一静一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僧人生活状态的转变。接着“杖锡随缘住,心怀彻底澄”两句,通过“杖锡”这一僧侣行脚的象征,展现了僧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平静。

“凤台成远别,狮座拟高登”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分别比作“凤台”,将前往安国讲院比作“狮座”,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最后,“便欲相从去,皈依问上乘”表达了诗人希望一同前往,探讨更高深佛法的愿望,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精神追求的共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僧人生活状态的转变和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3)

谢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

中吴佳胜地,见画想林泉。

门掩青山里,窗开绿树边。

身闲无俗虑,日晏尚高眠。

今日翻为客,当年半是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赋得凤台烟树送客

凤台南下路,烟树万家春。

黯淡迷淮甸,微茫接汉津。

连阴诗思积,入暮别愁新。

目断天低处,依依似送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金文鼎

同住京华久,论交巳廿秋。

琴樽惭作伴,诗画忝为俦。

顾盼推青眼,蹉跎竟白头。

江乡虽有梦,何日共盟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医士蔡足林

高斋闲对客,谈论若悬河。

俗处心常静,年增鬓未皤。

日边红杏满,林下紫芝多。

到处医名在,人称作华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