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大观三年释奠六首(其二)升降用〈同安〉》。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礼仪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生民以来,道莫与京”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敬畏之情,表明自人类诞生至今,文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中央王朝的道德教化。这里的“道”指的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之道,即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温良恭俭,惟神惟明”四字形容君子的品行,体现了儒学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价值观。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特质。
“我洁尊罍,陈兹芹藻”则是对祭祀礼仪的具体描绘。“我洁尊罍”表明祭品的庄重与纯净,而“陈兹芹藻”则指的是陈设在祭坛上的香草和花卉。这两句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神灵的崇敬之情。
最后,“言升言旋,式崇斯教”体现了诗人对先贤教诲的传承与尊崇。这里的“言升言旋”可能指的是祭礼中祭官或君主的话语升达天听,然后又转回来影响世间;而“式崇斯教”则是说要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保持其教义的崇高与神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道德礼仪的描绘和颂扬,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传统美德的重视和维护,以及他们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