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二首(其二)

浙河十月菊犹斑,客御貂裘未觉寒。

迟暮更知为客恶,羁穷犹自借书看。

朔风几夜驱鸿雁,苦雨惊时损蕙兰。

安得雀离三百尺,一超纡谲破忧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十月的浙江河畔菊花依然鲜艳,旅人穿着貂皮大衣并未感到寒冷。
随着年岁增长,更加体会到做客的艰辛,身处困境仍借书消遣。
北风吹过数夜,迫使大雁南飞,苦雨不时侵袭,使蕙兰受损害。
如何能有三百尺的高处,让我一跃而起,解开这忧虑的结。

注释

浙河:指浙江河流。
十月:农历十月。
菊犹斑:菊花还开着且颜色斑斓。
貂裘:貂皮大衣,富贵之象征。
未觉寒:并未感到寒冷。
迟暮:晚年,老年。
为客恶:做客的艰辛。
羁穷:困顿,处境艰难。
借书看:借书来读以消遣。
朔风:北方的寒风。
鸿雁:大雁。
苦雨:连绵的苦涩雨水。
损蕙兰:伤害了兰花。
雀离:雀跃升至高处。
三百尺:极言高度。
一超纡谲:一跃而过,比喻突然解决。
破忧端:解除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愁绪之情和客居他乡的孤独感受。

"浙河十月菊犹斑"一句,以浙江的十月作为背景,菊花在这时节尚且盛开,其黄色花瓣犹如斑点,映衬出秋天的宁静与淡雅。"客御貂裘未觉寒"则透露出诗人虽然穿着温暖的貂皮衣,但内心的冷清与孤独感却无法驱散。这两句交织出了秋日的凄凉和个人的寂寞。

接下来的"迟暮更知为客恶,羁穷犹自借书看"表达了诗人对于日落时分的特别感受。在这个时候,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这份孤独与不适感尤为强烈。尽管生活拮据,但诗人仍旧寻找安慰,通过阅读书籍来暂时逃避现实的苦楚。

"朔风几夜驱鸿雁,苦雨惊时损蕙兰"写出了自然界秋天的动荡与凄厉。北风连续数夜,带来了大群的鸿雁,而连绵的苦雨则让本就脆弱的蕙兰受到了伤害。这两句描画出一个动乱而又萧瑟的秋季景象。

最后"安得雀离三百尺,一超纡谲破忧端"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解脱的渴望。通过比喻“雀离”来形容自己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和精神上的压抑,找到一条出路,以此来消解内心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对知识与精神寄托的渴望。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秋怀二首(其一)

日压城烟光少留,朝昏应似我悠悠。

人生百岁今已半,世故万端无几求。

学道初闻灭正受,深居不赋畔牢愁。

尚须一舸轻波上,自咏新诗送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种木芙蓉

去岁经冬百卉空,今年多种木芙蓉。

未如蜀国城边望,疑是秋江渡口逢。

定乏雄蜂来慰藉,应与寒菊伴丰容。

敢同出水方新句,空自长吟负老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贺师垣赐御书一德格天之阁牌并镀金器皿青罗凉伞从人紫罗衫镀金腰带仪物等四首(其四)

恩诏新颁导从仪,夹涂无复走乌衣。

竞纡紫雾更袍色,仍有黄金上带围。

翠幰翩翻风易暖,雕槃璀璨日争辉。

沙堤瞩目人人说,小相行看接轸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贺师垣赐御书一德格天之阁牌并镀金器皿青罗凉伞从人紫罗衫镀金腰带仪物等四首(其三)

柳丝摇曳拂堤沙,瑞气中藏上相家。

风动五云迷御俎,香从双阙赐天花。

仙韶合奏尘飞尽,中使宣斟日未斜。

既醉太平谁事业,为倾恩意入流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