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枝.吴门春思

昔日高台,恨听歌未了,已见荆棘。

野堑低云,人道锦帆遗迹。

实袜花钗土蚀,记笑倚、东窗无力。

而今安在,乱峰荒寺,古碑谁识。天涯寒食。

正当那、落红万点,旅思凄恻。

门对垂杨,住久黄鹂认得。

愁泪不须沾臆,恐添注、太湖深黑。

醉时独啸,苍波东逝,斜阳西匿。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鉴赏

这首《万年枝·吴门春思》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吴门(即苏州)的哀婉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个人的愁绪。

开篇“昔日高台”,以“高台”为引子,暗示曾经的繁华与辉煌,然而“恨听歌未了,已见荆棘”,昔日的欢声笑语已成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是荒凉与衰败。“野堑低云,人道锦帆遗迹”,通过描绘残破的遗迹,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的残酷。接下来,“实袜花钗土蚀,记笑倚、东窗无力”,将目光聚焦于更细微之处,通过“土蚀”的细节,展现了时间的侵蚀,以及曾经的欢愉如今只能化为回忆。“而今安在,乱峰荒寺,古碑谁识”,一句“乱峰荒寺”更是将画面推向了极致的荒凉,古碑无人识,仿佛连历史的记忆也逐渐模糊。

“天涯寒食”,点出时节,寒食节本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但在词人的笔下,却充满了孤独与哀愁。“正当那、落红万点,旅思凄恻”,落花满地,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远离家乡、孤身在外的旅人之思。“门对垂杨,住久黄鹂认得”,通过“黄鹂”的反复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熟悉,黄鹂似乎成为了见证者,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愁泪不须沾臆,恐添注、太湖深黑”,词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愁苦的情绪难以自抑,担心自己的泪水会加深太湖的黑暗,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与无助。“醉时独啸,苍波东逝,斜阳西匿”,最后三句,词人试图在酒醉中寻求解脱,但面对东流的江水和西沉的夕阳,所有的努力都显得徒劳无功,最终只能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色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沈谦对于过往繁华与当前衰败的深刻反思,以及在时间面前人类渺小与无力的感慨。词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忧思,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体现了沈谦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230)

沈谦(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晶帘外月华清.秋夜东园席上赠紫儿

怕听催银箭。早垂地、河光如练。

同在瑶台,爱月里天香,画帘低捲。

私语傍人都不会,要灭烛、蘋风方便。流盼。

又悟得幽情,欲言仍咽。醉来也应倦。

奈狂朋怪侣,满斟频劝。任欹鬟接黛,红牙重按。

竹脆丝娇空旖旎,怎赛过、肉音清转。肠断。

任相逢就去,争如休见。

形式: 词牌: 水晶帘

高阳台.次韵答陆荩思

日黑山寒,天低草合,高城不阻离魂。

握手相看,曾经几度论文。

残莺叫醒西窗晚,奈依然、隔着江云。

叹流光,开遍玟瑰,难寄芳芬。不须懊恨轻分。

喜新词再读,气逼星辰。欲付雪儿,翻教泪洒罗巾。

放歌作达真吾事,怎柔肠、转尽车轮。正西陵。

竞赏新荷,莫负双樽。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玉烛新.读茀庵填词,寄王德威

雨馀残暑退。记吹过鸾音,绛河垂地。

篱花霜倒,新梅破、转眼小春天气。

金徽懒按,端只为思君憔悴。

挑灯坐、手展新词,不知泪沾衣袂。

也思纵酒豪吟,待骏马翻蹄,苍鹰鞲臂。屡稀欢会。

奈愁在、两眉难讳。川途迢递。问何日兰舟重系。

怕还是、十里莺啼,桃花又坠。

形式: 词牌: 玉烛新

夜合花.同毛稚黄湖心亭眺望

复嶂笼烟,孤城却月,中堆万顷琉璃。

惊魂炫目,空花忽现离奇。山钟断,水禽啼。

倚危栏、独振吾衣。哀筝未阕,一声长啸,风起云飞。

休将帘幕低垂。待向浪痕高处,漫泼金卮。

东吴南宋,都成野马游丝。头欲白,泪频挥。

算将来、不饮真痴。酒酣起舞,君休捉住,黄鹤同骑。

形式: 词牌: 夜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