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咏荆轲》由清代诗人章朝敕所作,通过对荆轲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与忠诚的高尚品质。
首句“掣剑高歌易水流”,以“掣”字生动地描绘了荆轲拔剑的动作,同时“高歌”二字则赋予了动作以豪迈之感,仿佛能听到荆轲慷慨激昂的歌声在易水边回荡,营造出一种壮烈的氛围。易水,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荆轲行动的决绝与悲壮。
次句“生平知己愧难酬”,表达了荆轲对知遇之恩的深深感激与遗憾。在荆轲的一生中,他遇到了许多知音和贵人,但遗憾的是,他未能有机会报答他们的恩情。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体现了荆轲的深情厚谊,也流露出英雄末路的无奈与悲凉。
后两句“不徒太子恩如海,尚有将军肯借头”,进一步揭示了荆轲与太子丹以及燕国将军之间的深厚关系。这里,“恩如海”形象地表达了太子丹对荆轲的深厚恩情,而“肯借头”则说明了即使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仍有将军愿意为荆轲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两句话不仅赞扬了荆轲的忠诚与勇敢,也凸显了他所处时代的人际关系中的慷慨与牺牲精神。
整体而言,《咏荆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再现,展现了荆轲这一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与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忠诚、友谊与牺牲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