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尝作十诗因次其韵(其十)

囚山无他谋,治生出下策。

载之百漏船,吹以无孔笛。

一饱久定矣,誓不为欣戚。

家山天一方,何地休行役。

天其调伏予,中岁遭远谪。

养成一牯牛,露地见纯白。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别无他法,只求谋生之道。
把希望寄托在破船上,用无法穿透的笛声吹响希望。
一旦吃饱,我心已定,再不受喜怒所动。
家乡遥不可及,何处才能结束奔波劳顿。
上天似乎安排我受苦,我在中年遭遇流放。
我养了一头牛,它在露天里展现出纯洁的白色。

注释

囚山:形容艰难困苦的环境。
谋:计划,策略。
下策:无奈的选择。
百漏船:比喻破败不堪的船只。
无孔笛:象征没有出路或希望的笛声。
一饱:指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欣戚:喜悦和悲伤。
家山:故乡。
一方:一隅,这里指远方。
调伏予:使我遭受挫折或苦难。
远谪:被贬谪到远方。
牯牛:一种大型牛,强壮耐劳。
纯白:象征纯洁或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朱翌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被贬谪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诗中“囚山无他谋,治生出下策”表明诗人处境艰难,但依然寻找生存之道;“载之百漏船,吹以无孔笛”形象地描绘了困顿中的挣扎和无奈。接着的“一饱久定矣,誓不为欣戚”显示出诗人面对生活的坚韧与决心,不因暂时的满足而忘记自己的处境。

在“家山天一方,何地休行役”中,诗人表达了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于流浪生涯的厌倦。随后的“天其调伏予,中岁遭远谪”则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了个人遭遇贬官之痛。

最后,“养成一牯牛,露地见纯白”可能隐喻着诗人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着一份纯净和本真,以及对生活有所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三月旦行园

我柳已飘絮,我笋亦上竹。

雪毡密盖地,犊角横入屋。

兹辰略行园,喜色动眉绿。

炎荒异中原,气候少清淑。

一日具四时,旦暮变寒燠。

而我于此间,兀若蚕上簇。

但爱草木长,遂使杖屦熟。

喜甚得小诗,意断语不续。

尚可羊何和,不用唐衢哭。

诸公幸无事,来不待休沐。

床敷三百棋,胜负任反覆。

形式: 古风

上巳陪诸公集西湖

今日我上巳,乐哉天气新。

青春在西湖,湖水绿以匀。

诸公乃肯游,盘飧仍集珍。

少纵方外谈,一洗城中尘。

唤船苦不早,行酒不计巡。

始叹葑欲合,终喜鸥来亲。

茫茫天宇间,何地寄此身。

共偷一日闲,恐负三月春。

遥瞻后湖游,海若从钩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与刘令食枸杞

周党过仲叔,菽水无菜茹。

我槃有枸杞,与子同一箸。

若比闵县令,已作方丈富。

但令齿颊香,差免腥膻污。

我寿我自知,不待草木辅。

政以不种勤,日夕供草具。

更约傅延年,一饭美无度。

解衣高声读,苏陆前后赋。

形式: 古风

与郭令步至城下见田间稻秧已可插慨然有感示郭令

端居倦来往,春去谁与娱。

眷眷斗升米,翛翛东南都。

薄暮喜穿屐,同游又吾徒。

念昔始经此,污邪祝满车。

及今几何日,立苗还欲疏。

怀新舞翠剡,生意蔚以舒。

吾生将安之,土偶之与俱。

清夜梦乡曲,未觉田园芜。

他时招子归,把锄春雨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