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雪歌

问雪有声声亦有,矮屋疏篱筛风后。

无过骚屑送寒音,那似淋浪喧户牖。

何来晴昼飞玉花,玉花中有声交加。

人间丝竹比不得,似鼓云和之瑟湘灵家。

雪落千尺亦其素,乃中宫商胜韶頀。

?之则来讵巧营,即之则虚堪静悟。

跳波喷沫纷潺湲,赴壑一泻无复还。

借问盈科放溟海,奚如止坎淳苍湾。

叠石开轩致潇洒,雪色檐端雪声下。

秋水之中有六鳌,岂必学彼任公钓竿把。

陡忆春月临勾吴,寒山疏剔传凡夫。

听雪信美未可云久驻,今来不假人力而得突过之仙区。

于焉弃虎跑之石泉,却惠山之竹垆。

谢南国之虚声,守北地之故吾。

清风明月,苍山碧湖。

虽旷古而无闻,欣始遇之迥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千尺雪歌》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以雪为主题,描绘了雪落千尺的壮观景象,以及雪带来的宁静与美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雪的声音,既有节奏感又充满诗意:“问雪有声声亦有,矮屋疏篱筛风后。”雪在风后轻轻落下,发出细微而悠扬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雪声的独特之处:“无过骚屑送寒音,那似淋浪喧户牖。”与嘈杂的雨声相比,雪声显得更加细腻和宁静。

“何来晴昼飞玉花,玉花中有声交加。”晴天里,雪花如同玉屑般飘落,不仅视觉上美丽,声音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乐章。诗人进一步将雪与音乐相联系,比喻为“人间丝竹”,甚至比之于“云和之瑟”——古代的一种乐器,暗示雪声的高雅与美妙。

“雪落千尺亦其素,乃中宫商胜韶頀。”雪落千尺,却依然保持着纯净与和谐,仿佛自然界的音乐,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里使用了“宫商”、“韶頀”等词汇,进一步强化了雪声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想象,描绘了雪景的动态美:“跳波喷沫纷潺湲,赴壑一泻无复还。”雪花如同跳跃的波浪,喷涌而出,最终汇入山谷,不再回头。这种动态的描绘,展现了雪的活力与力量。

“借问盈科放溟海,奚如止坎淳苍湾。”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是否应该让雪自由地流向大海,还是让它停留在小溪中,保持其纯净与宁静。这个问题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状态的哲学性探讨。

“叠石开轩致潇洒,雪色檐端雪声下。”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选择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开窗欣赏雪景,感受雪声带来的宁静与舒适。这里使用了“潇洒”一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与珍惜:“秋水之中有六鳌,岂必学彼任公钓竿把。”在秋天的湖水中,有传说中的神龟六鳌,但诗人认为,雪的美丽并不需要借助外力,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奇迹。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雪的美丽与神秘,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心灵触动。诗人不仅描绘了雪的外在景观,更深入探讨了雪与自然、音乐、生活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瀑布

绣屏开紫翠,珠箔滴琤琮。

不舍赴川势,难寻出窦踪。

光争晴雪落,声带晚烟舂。

可饮书牌鹿,每于松下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张宗苍山水画

驿使传来山水图,山庄著壁作清娱。

苍苍写出游神趣,往往逢于跋马途。

石罅泉声动亦静,云涯峰色有还无。

不难结撰成溪壑,谁解如斯味道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叠中秋帖子词韵命翰苑诸臣和之(其一)

风月湖山卅载间,今朝歌舞不宜删。

姮娥也似添豪兴,早上璇霄映碧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叠中秋帖子词韵命翰苑诸臣和之(其二)

最满冰轮异样光,岩枫皆作桂枝香。

高低楼阁湖赢圣,上下沦涟瀑学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