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千尺雪歌》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以雪为主题,描绘了雪落千尺的壮观景象,以及雪带来的宁静与美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雪的声音,既有节奏感又充满诗意:“问雪有声声亦有,矮屋疏篱筛风后。”雪在风后轻轻落下,发出细微而悠扬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雪声的独特之处:“无过骚屑送寒音,那似淋浪喧户牖。”与嘈杂的雨声相比,雪声显得更加细腻和宁静。
“何来晴昼飞玉花,玉花中有声交加。”晴天里,雪花如同玉屑般飘落,不仅视觉上美丽,声音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乐章。诗人进一步将雪与音乐相联系,比喻为“人间丝竹”,甚至比之于“云和之瑟”——古代的一种乐器,暗示雪声的高雅与美妙。
“雪落千尺亦其素,乃中宫商胜韶頀。”雪落千尺,却依然保持着纯净与和谐,仿佛自然界的音乐,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里使用了“宫商”、“韶頀”等词汇,进一步强化了雪声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接下来,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想象,描绘了雪景的动态美:“跳波喷沫纷潺湲,赴壑一泻无复还。”雪花如同跳跃的波浪,喷涌而出,最终汇入山谷,不再回头。这种动态的描绘,展现了雪的活力与力量。
“借问盈科放溟海,奚如止坎淳苍湾。”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是否应该让雪自由地流向大海,还是让它停留在小溪中,保持其纯净与宁静。这个问题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状态的哲学性探讨。
“叠石开轩致潇洒,雪色檐端雪声下。”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选择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开窗欣赏雪景,感受雪声带来的宁静与舒适。这里使用了“潇洒”一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与珍惜:“秋水之中有六鳌,岂必学彼任公钓竿把。”在秋天的湖水中,有传说中的神龟六鳌,但诗人认为,雪的美丽并不需要借助外力,它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奇迹。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雪的美丽与神秘,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心灵触动。诗人不仅描绘了雪的外在景观,更深入探讨了雪与自然、音乐、生活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