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冬夜听歌

镂月裁云,移宫换羽。歌喉怕惹娇莺妒。

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

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檀槽慢捻冰弦柱。

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冬夜听歌》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听歌的细腻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音乐之美与冬夜之静谧。

“镂月裁云,移宫换羽”,开篇即以“镂月”、“裁云”之喻,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与高雅,仿佛将月光雕刻成云朵,又如同在空中变换音阶,展现出音乐的灵动与变化。“歌喉怕惹娇莺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歌者的歌声比作能令娇莺嫉妒的美妙之音,进一步强调了歌声的动人之处。

“浅斟不问夜何其,三星早已当门户”,这里运用了时间的隐喻,通过“浅斟”(轻饮)的动作,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三星”(指参宿三星)已经出现在天空,象征着夜晚的深入,同时也暗示了聆听者沉浸在音乐中的状态,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彩袖高扬,柘枝低舞”,描绘了舞者在音乐的引领下翩翩起舞的场景,色彩鲜明,动作各异,展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以及冬夜中的一抹生机与活力。

“檀槽慢捻冰弦柱”,“檀槽”和“冰弦柱”分别指的是琴的木制部分和琴弦,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演奏者在琴前的专注与技艺,以及音乐的温润与寒冷交织的意境。

“曲终明月送人归,小庭深院霏寒雾”,最后两句以“曲终”收束,寓意音乐的结束,但余音绕梁,仿佛明月也来为听者送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同时,“小庭深院霏寒雾”则以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冬夜的寂静与寒冷,与之前的热闹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冬夜听歌的独特魅力,既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滴滴金.四月廿九,谢志邸莲舫主人见惠鲜枇杷

初晴快雨垂帘坐。忽朱邸、颁珍果。

案头细细自开封,是枇杷些个。清芬滋味黄金颗。

慢奇擎、莫教破。不尝此味已多年,谢主人怜我。

形式: 词牌: 滴滴金

南乡子.咏瑞香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风光好.同治甲子元日,戏题多儿图⑴

柳绵绵。水涓涓。嬉戏群儿小河湾。舞雩天。

谁家特染丹青笔。多男子。吉兆欣逢甲子年。

乐无边。

形式: 词牌: 风光好

金缕曲.题俞彩裳女史《慧福楼诗集》

福慧双修矣。问芳龄、二八年纪,聪明如此。

一卷新诗出示我,美玉精金堪比。

真不愧、诗书门第。

拈出卷中读史句,岂寻常、弄月吟风耳。

簪花格,银钩字。瑶池仙子应如是。

爱翩翩、温柔态度,端庄容止。

恰有仙郎成伉俪,一对璧人双美。

堪称得、扫眉才子。

况又人言知孝道,侍孀姑膝下呈欢喜。

福与慧,更谁似。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