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延祚寺用前人韵(其一)

精蓝并构每攀游,接翠连香为少留。

墙外果悬红带日,堂前松偃老经秋。

羡君利禄身非恋,笑我云山志未酬。

欲学高眠林下客,万缘销尽更何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延祚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联“精蓝并构每攀游,接翠连香为少留”,开篇即点明了寺庙的精致与布局,诗人常常前来游览,被周围的绿意与花香吸引,流连忘返。这里的“精蓝”指的是精美的寺庙,“并构”则暗示了寺庙建筑的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接翠连香”则生动地描绘了寺庙周围绿树环绕、香气扑鼻的景象。

颔联“墙外果悬红带日,堂前松偃老经秋”,进一步展现了寺庙内外的自然风光。墙外的果实仿佛在阳光下悬挂着红色的丝带,充满生机;而堂前的老松树历经秋风,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两句通过对比,既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颈联“羡君利禄身非恋,笑我云山志未酬”,表达了诗人对他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羡慕,同时也自嘲自己未能实现心中的云游四方、归隐山林之志。这里“君”指代的是那些已经实现了理想的人,“我”则是诗人自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自我反思。

尾联“欲学高眠林下客,万缘销尽更何求”,是诗人的心声,表达了他渴望像林下的隐士一样,远离尘嚣,过着简单、宁静的生活,内心世界达到空无一物的状态,不再有任何欲望或追求。这反映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纯净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祚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金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

胡光谦(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延祚寺用前人韵(其二)

路入西郊背晓曦,给孤园近景霏微。

光摇三界金绳动,声飏双林玉磬飞。

龙过山阴拖翠霭,僧眠溪影弄寒晖。

群公已约开莲社,只恐陶潜未肯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清庵

为问清庵何以清,霜天明月照蓬瀛。

广寒宫里琴三弄,白玉楼头笛一声。

金井玉壶秋水冷,石田茅屋暮云平。

夜来一枕游仙梦,十二瑶台独自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潞公轩即席继和刘巨济秀才

万壑奔腾汇一湾,构堂其上称吟观。

欲同叶令飞凫近,肯作陶轩容膝安。

心静自当凭棐几,气清不必饰雕栏。

徒誇海上蓬瀛远,始觉壶中天地宽。

山势东南插云碧,人家高下似星攒。

拟追潞国悠哉乐,盍念清河作者难。

繁暑远人如酷吏,清凉生掖胜仙丹。

沿流花圃真堪赏,解愠丝弦谁复弹。

窗转雄风来座上,雨疏雌蜺挂林端。

休思酒社凋零伴,且作诗人冷淡欢。

我辈三年穷胜趣,此中五月亦轻寒。

民安讼息无馀事,醉卧真须向夜阑。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退藏斋诗

陋室何堪陋巷居,退藏天亦隐斯庐。

看山破费工夫外,一炷清香玩易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