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毛澄的《东下》描绘了诗人沿泥溪东行,沿途所见的景象。首句以溪流连接涪溪为背景,形象生动;"金距雄冠似斗鸡"比喻山势险峻,如同斗鸡场上的华丽装饰。接下来,"山外白知江曲折,崖边红见寺高低"通过色彩对比,展现出山水相映、寺庙错落的画卷,富有画面感。
"颂成槃木无新乐,烧后兵栏有战鼙"两句,暗示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槃木象征古老的传统,而战鼓声则代表过往的战争痕迹。最后,"豺虎食人归不得,多言百舌漫鹃啼"以豺虎喻恶势力,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百舌鸟的叫声增添了哀怨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融入历史沉思和民生疾苦,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