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在王参军的甘泉亭中饮酒赋诗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中的“舞鹤楼前一带霞”开篇即以壮丽的景象引入,仿佛鹤舞于霞光之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飞飞点缀李白衙”一句,巧妙地将李白与诗中的场景联系起来,暗示着这里也是文思飞扬之地。随后,诗人通过“簿书曳白何所试”,表达了对日常政务的调侃,同时也透露出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不曰余方有公事,昨日去判桃源仙”则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随性,他似乎在公务之余,还能轻松地前往桃源仙境般的桃源仙地,享受文学与自然的双重乐趣。
“庄客横矛拍我肩,归来径过参军前”描绘了诗人在归途中被庄客拦住,然后直接前往参军处的情景,这一细节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流动性。
“相邀酌酒赋甘泉,墨浓杯深意悬悬”表现了诗人在甘泉亭中与友人共饮畅谈,墨香与酒香交织,诗意盎然。而“我但能酌不能赋,酒出酒入不成句”则自谦地表达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局限,但同时也强调了酒与诗之间的紧密联系。
“入浸骚肠出作诗,甘泉何如我一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而甘泉亭则成为了这种灵感释放的场所。
“甘泉流处风不怒,湲湲潺潺抽微雨”描绘了甘泉亭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仿佛连自然界的风都为这诗意的氛围所感染,不再狂躁,而是轻柔地吹拂,如同细雨般滋润心田。
“点滴入唇婴之乳,参军犹谓此乃我法衔勒渡”则通过细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甘泉亭中得到的灵感如同婴儿吮吸乳汁般滋养心灵,而参军对此表示赞赏,认为这是诗人在文学道路上的一种独特贡献。
最后,“参军已筑洗兵亭,可但恃此炎秋露”暗示了参军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在生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避暑之处,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寻求灵感、享受生活的情境,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