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百熙联

挽二百州既倒狂澜,宗旨同日月载新,患法为改革预备,脱非我公提倡,焉睹今日文明,方幸害马已除,猛虎尽去,将来上理,更有蒸蒸,何遽骑箕尾而归天界;

说四十年未了心事,教育以成效难望,邮传则创始失宜,即令下士侧听,亦觉风木呜咽,到此音容渺隔,禁近长辞,愚鲁寡知,不无耿耿,唯祝与河山终古寰中。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高度赞扬了张百熙先生在国家治理、社会改革以及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联语中将张百熙比作能挽救倾覆之国、扭转狂澜的大臣,其治国理念如同日月般光明正大,引领着国家走向新的文明时代。联中提到的“患法为改革预备”,表明张百熙先生在法律与制度改革方面有着深远的预见和推动作用,使得国家能够顺利地迈向现代化。

联语接着表达了对张百熙先生在教育和邮传两方面的贡献的肯定,指出他开创性的努力虽未能立即见到显著成效,但其影响深远,为后世奠定了基础。联中以“风木呜咽”形容人们对失去这样一位杰出领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张百熙先生逝世的深切惋惜。

最后,联语祝愿张百熙先生的灵魂与山河共存于天地之间,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与敬仰。整个挽联不仅颂扬了张百熙先生的功绩,也体现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

收录诗词(1)

李懋勤(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澧州学正署联

教人以言,诗书执礼;在州无事,朝暮习劳。

形式: 对联

挽曾纪泽联

师门相业,常在九州,惟公西使归槎,独恢张海外功名,从此通侯尊博望;

京国朋交,又弱一个,自我南行持节,正萦绕日边魂梦,忍听哀些赋长沙。

形式: 对联

西湖三潭印月联

碧亚栏边,正酒熟香温,隔墙初透初三月;

绿荷丛里,有珠帘画舫,携客来尝六一泉。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弟兄勋业冠中兴,溯茅土分封,二十年江左哀思,昔痛山颓,今伤柱折;

耆旧凋零感时局,记秣陵道故,三百日岭南远别,方悲小阮,又哭长城。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