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其一)

开岁又涉三,我征良未休。

沙行地一平,百里纵遐眸。

景穆物自欣,碛迥情反愁。

中田缅云庄,聊复税我辀。

追程有底急,行急能至不。

三峰从何来,骏奔若鸣驺。

当户不忍去,裴回为人留。

对之成四友,呼酒与献酬。

我醉山自醒,相忘却相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新的一年又过去了三分之二,我的征程仍未结束。
在沙地上行走,视野开阔,百里之外尽收眼底。
景色宁静,万物自得其乐,然而身处荒漠,心情反而忧郁。
遥望远方的云庄,暂且放下车马,稍作休息。
虽然行程紧迫,但走得急是否就能到达呢?
那三座山峰从何而来,仿佛骏马疾驰,声势浩大。
面对美景,我不忍离去,徘徊其中,被它留住。
这美景成了我的四位好友,唤酒共饮,互致敬意。
我沉醉于山色之中,山亦清醒,我们相互忘却,却又互相寻求陪伴。

注释

开岁:新年。
涉三:过去三分之二。
征良:征程。
沙行:在沙地上行走。
遐眸:远望。
景穆:景色宁静。
碛迥:荒漠辽阔。
缅云庄:远方的云庄。
辀:车马。
追程:紧迫的行程。
骏奔:骏马疾驰。
裴回:徘徊。
献酬:敬酒。
相忘:忘记。
相求:寻求陪伴。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节后不久,诗人在外游历的诗句。其中“开岁又涉三”表明新年伊始,诗人已是第三次踏上旅途,体现了诗人忙碌而未能安宁的生活状态。下文“沙行地一平,百里纵遐眸”则描绘了诗人行走于广阔无垠的大漠之中,即便是远望百里,也只是一片荒凉。

接着,“景穆物自欣,碛迥情反愁”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心境,虽有欣赏之情,但内心依然弥漫着愁绪。诗中“中田缅云庄,聊复税我辀”则是说到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可能是在田野间偶遇一处云雾缭绕的庄园,借此稍作停留。

“追程有底急,行急能至不”表达了诗人的迫切心情和对时间的紧迫感。紧接着,“三峰从何来,骏奔若鸣驺”则是描写马匹迅疾前进的景象,其中“三峰”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标或是形容马匹之坚韧。

最后,“当户不忍去,裴回为人留。对之成四友,呼酒与献酬。我醉山自醒,相忘却相求。”则透露了诗人在范氏庄停留时,与当地朋友们的愉快聚会,以及他们共同饮酒、赋诗的欢乐情景。诗中的“我醉山自醒”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相忘却相求”则是对友谊深厚而难以忘怀之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旅途生活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古代文人游历间的情感流转与哲思。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其六)

已赐仪鸾锦坐蒲,起来再立听传胪。

君王欲劝群臣酒,宣示天杯一滴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北风吹得山石裂,北风冻得人骨折。

南来何曾识此寒,便恐明朝丈深雪。

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更惊。

只是山行也不好,笋舆寸步风吹倒。

形式: 古风

永和遇风

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瓜。

剩欲开怀纳岩壑,可堪病眼著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

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玉井亭观白莲二首(其二)

白莲出水是青莲,昨日微舒带酒颜。

踏月来看开尽了,露华新洗玉杯寒。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