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赤壁下

江水汤汤五千里,苏家发源我家收。

东坡下游我上溯,慌忽遇之江中流。

不遇此公一长啸,无人知我临高秋。

公之精灵抱明月,照见我心无限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过赤壁下》由清代诗人范当世所作,通过诗人对历史人物苏轼的追忆与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体的孤独感。

首句“江水汤汤五千里”,以磅礴的江水起笔,描绘出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象,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宏大的背景。接着,“苏家发源我家收”一句,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人物苏轼相联系,暗示了诗人与苏轼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精神传承。

“东坡下游我上溯,慌忽遇之江中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穿越时空,与苏轼在心灵深处相遇的情景。这种相遇并非现实中的邂逅,而是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苏轼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对苏轼人格魅力的向往。

“不遇此公一长啸,无人知我临高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感叹于没有遇到苏轼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无人分享的遗憾。这不仅是对苏轼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最后,“公之精灵抱明月,照见我心无限愁”两句,以苏轼的“精灵”象征其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而“抱明月”则寓意着苏轼的智慧与光明。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苏轼的精神境界,也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像苏轼一样,拥有超越世俗的智慧与情感,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困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苏轼作品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深度挖掘,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共鸣。

收录诗词(188)

范当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其一)

耗至惊看吾父笔,行行老泪写哀词。

如何薄命无妻日,正是过门不入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其二)

一病新从九死还,分明绐我去乡关。

平生已种无边恨,此恨绵绵况可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其三)

入棺闻说彩衣鲜,费尽亲心总枉然。

十载宵晨有饥饱,不曾销我卖文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湖北通志局闻妻丧于时方修列女志稍整齐而后行悲哭之馀犹翻故纸停笔写哀遂成四绝(其四)

迢迢江汉泪滂沱,秉烛修书且奈何。

读罢五千嫠妇传,可知男子负心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