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姑苏台歌》由宋代诗人卢襄所作,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以及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感慨。
首句“姑苏台上麋鹿游”,以麋鹿自由自在地在姑苏台上漫步,象征着往日的繁华与自由,与后文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断烟荒草令人愁”一句,通过描写姑苏台周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愁的氛围,让人不禁为历史的变迁而感伤。
“姑苏台边少行迹,宫殿无人土花碧”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姑苏台的荒废与冷清,宫殿的遗迹被青苔覆盖,显得格外苍凉。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更迭,也暗示了人类文明的兴衰。
“当年霸业几英雄,至首都归血刃中”两句,将笔触转向历史,提到了古代英雄们的辉煌与悲剧。这里的“霸业”指的是古代诸侯争霸的时期,而“血刃中”则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们的最终结局。
“利剑一朝尸壮士,白杨千古蟗悲风”两句,通过描述利剑斩落壮士的场景和白杨树下长鸣的悲风,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哀悼之情。这里不仅有对个体英雄的缅怀,也有对整个时代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
“吴王羞归九泉里,西施空似桃花美”两句,借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的故事,表达了对权力欲望和爱情悲剧的反思。吴王未能善终,西施的美丽也只是徒增哀愁。
最后,“子胥虽死过生荣,越人却是奇男子”两句,赞扬了伍子胥的忠诚与智慧,以及勾践作为越国君主的坚韧与谋略。这两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个人品质与历史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体而言,《姑苏台歌》通过对姑苏台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主义、权力欲望、爱情悲剧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