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赐印歌

蛮夷识印不识字,锡以牙章靖边事。

红帽黄帽呼万岁,剌麻子孙印世世。

贡表押印朱模糊,褊袒缨络来渡泸。

入抱毡氍谒天子,出分金帛欢妻孥。

大印小印不知数,鸱夷悬之碉房贮。

石龛生受旃檀香,手炙肥犍唱经去。

忽闻银官来货场,红帽黄帽刀交光。

天兵直入法王死,碉房争取金银章。

此印流传入中土,惊雷一声花一吐。

尘埋古寺宝幢光,血渍车轮高纽古。

我闻剌麻呼法王,青狮白象云相羊。

前朝眩术感佛国,群僧杂出雄蛮方。

举手加额日入部,左担崎岖栈飞渡。

驷马谕蜀来相如,万里不毛皆贡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杨垕的《宣德赐印歌》描绘了明朝宣德年间对边疆蛮夷地区的治理与文化交流情景。诗中通过“蛮夷识印不识字”展现了当时朝廷通过赐印的方式传达权威,以“锡以牙章靖边事”体现其安抚和控制的作用。红帽黄帽的称呼以及印信的世代传承,象征着朝廷的恩泽和权力的延续。

“贡表押印朱模糊”描绘了贡品上印章的痕迹,而“褊袒缨络来渡泸”则展现了蛮夷部族的朴素装扮和对天子的敬意。他们带着礼物拜见皇帝,又将财富分给家人,体现了边疆地区与中央的互动。

“大印小印不知数”强调了印信的众多,而“鸱夷悬之碉房贮”则暗示了这些印信被妥善保管。寺庙中的印香缭绕,僧侣诵经,显示出宗教文化在边地的传播。

然而,随着“银官来货场”的场景转换,权力斗争和争夺也随之而来,法王的死亡和碉房内的金银争夺,预示着局势动荡。印信辗转落入中原,引发历史变迁,古寺宝物蒙尘,车轮痕迹斑驳,象征着岁月的沧桑。

最后,诗人提及“剌麻呼法王”的传说,以及前朝僧侣的雄蛮形象,以及蜀地使者如司马相如般的使命,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边疆地区对中央政权的臣服。

整体来看,《宣德赐印歌》以印信为线索,勾勒出一段边疆与中央政权互动的历史画卷,既有和平交流,又有冲突与变迁,具有鲜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10)

杨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康郎山怀古

白浪连天地,萧条战伐尘。

驱除民有主,割据尔何人。

百战艰穷寇,诸公解致身。

由来开创业,草木亦能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其一)

桑乾霜叶打征衣,柳压秦淮白雁飞。

烟月五更停欸乃,江山万里见庭帏。

入秋天气多沈醉,送别乡人羡早归。

此日仲文横锦瑟,不从帘外问湘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蒋苕生归舟酒醒图(其二)

黄头慵起挂帆迟,酒渴镫残卷画帷。

多病赀郎难谏猎,同舟小婢定能诗。

何时富贵归须早,如此风波醉不辞。

一样碧桐宫井意,重教舜举写乌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颍上王晋斋令长

我有故人潞河涘,不见紫芝历三纪。

俟河之清寿几何,川原浩浩沈双鲤。

昨来倏遇城南杜,名父之子来古戍。

为讯东床王会稽,覼缕粗得知其故。

栖枳鸾凤亦不辞,身骑土牛又何迟。

将毋誓墓如羲之,贪冒苟进非所期。

祥符相握天下砥,东南民力叹竭矣。

一命爱物必有济,矧乃郎官宰百里。

六一翁与玉局翁,聚星禁体雪花中。

廿年清颍落君手,知余赋笔声摩空。

我来卅载坠苦海,桐根半死嗟犹在。

埋愁无地鬓毛空,惟有恒河性未改。

却忆玉堂金马客,回翔久绊王乔舄。

念我虚吟绛蜡红,祇今未许乌头白。

我有敝帚千金赏,欲付梓人劳怅望。

有大力者负之趋,得不飞书去颍上。

此生归路转茫然,狐豹丘山绝可怜。

何日与君赋泛颍,相将轰醉西湖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