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四首(其三)

秦代衣冠何处誇,蹊桃犹发晋时花。

若论今日衣完肘,唯有桃川道士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桃源行四首(其三)》由明代诗人胡直所作,通过描绘桃源之景,表达了对古代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向往。

首句“秦代衣冠何处夸”,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历史的深思。秦代的繁华与荣耀已成过去,那些曾经的辉煌不再被人提及或炫耀。这句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让人不禁思考人类文明的兴衰。

接着,“蹊桃犹发晋时花”一句,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春天景象。桃树依旧绽放着晋代时期的花朵,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与不变。这里的“蹊桃”特指桃树,而“晋时花”则象征着久远的时光和不朽的自然之美。这一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也暗含了对历史长河中美好事物的怀念。

最后,“若论今日衣完肘,唯有桃川道士家”两句,将话题转至现实。诗人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可能不如古人悠闲自在,衣食无忧。然而,在桃川这个地方,或许还能找到一种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如同道士一般,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馈赠。这里不仅是对桃川道士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源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古代文明的追忆,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它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引发读者对于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58)

胡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桃源行四首(其四)

饥媪扶藜诉乞怜,石壕悍吏索丁钱。

撞开篱落声如豹,道是官家入觐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过桃源洞再赋二首(其一)

桃川道士路焚香,指点秦人古洞傍。

引入高岩泉洒洒,倒看石壑驾飞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过桃源洞再赋二首(其二)

北极宫前山似刀,苏黄渡口挂飞涛。

峰攒壁绝深难到,应有秦人别种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蒲圻道上搴帷忽睹叠嶂连霄酷类敝庐前山感忆仲弟

共在天南水一乡,相看渺渺隔天长。

搴帷忽见青冥嶂,指点还思唤二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